□杨正平
以剑阁老县城普安镇为中心,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古驿道长达300余里,两旁栽植的古柏树,苍翠挺拔,葱郁成廊,状若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长廊,是蜀中保存最完好的古行道树群。
古柏长廊取名“翠云廊”,源于清代剑州知州乔钵题名《翠云廊》一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剑门“翠云廊”堪称“蜀道奇观”,国内外游客参观后,亦称“世界奇观”。过去我们所指或常去观看的“翠云廊”,仅是其中整个古柏长廊的一个缩影。剑阁县内的驿道古柏分为西、北、南三段,1984年剑阁县政府曾组织林业部门逐一清理登记,总数8000余株。北段,经抄手、汉阳、剑门至老昭化,长40公里,有古柏1671株,其间抄手铺至汉阳铺10余公里驿道古柏保存完整;西段,经凉山、柳沟、垂泉、武连至梓潼大庙山,长50公里,有古柏1951株,其间清凉桥至凉山铺一段青石铺面的驿道和拦马墙,路旁有古柏230余株,原貌保存完整;南段,经江石、龙源、禾丰、白龙、碑垭、圈龙至阆中境界,长60公里,有古柏4475株,是古驿道古树树距均匀、数量最多、长势最好的一段。
过去,我们凡说到“翠云廊”,就自然会想起剑门关汉阳境内那一段的“张飞柏”“元帅柏”“阿斗柏”;凡说到“拦马墙”,就经常会想起凉山寺境内的古柏树、古驿道、拦马石墙,而忽略了南段“翠云廊”。
我因工作关系,曾好几次去过剑阁县龙源镇。那时对龙源的皇柏大道没有怎么在意。经朋友提醒,一日,天气晴朗,薄阳普照,我自驾车从广元出发,经普安老城直奔龙源镇,镇里的同志早在路口等候我们的到来,并特意安排熟悉古道古柏的本地村干部陈冠兵和镇文化干部张斯前为我们做向导。
龙源镇因古寺“龙源寺”而得名。龙源古道,是古蜀道金牛道的分支,也称“剑阆道”,具有道路狭窄、古柏苍劲、逶迤婉转、曲径通幽、古韵悠悠的特点。皇柏古道总长18公里,途经江石、红彤、九龙、凉胜、青杆五村,现存古柏1912株,约占北、西、南三条翠云长廊古柏总数三分之一,是全县古柏数量最多的乡镇。陈冠兵今年50多岁,对皇柏古树及保护情况十分了解。他向我们介绍:龙源古柏多以汉唐柏为主,虽然时间久远,但保存较好,普遍树干粗壮,树冠宽阔,根深叶茂。当地人叫“柏树”为“皇柏”,从古至今老百姓十分重视皇柏树的管理与保护,没有任何人随意敢动树上一个枝叶。他还介绍道,在龙源古道上,古柏比较稠密的路段有4段,分别是江石村大路口一带、红彤村至九龙村一带、凉胜村居民点至青杆村村委会一带、青杆村的险岩子一带。这4处路程距离两公里左右,现存古柏数量达到400多株,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翠云华盖、逶迤婉转的景观长廊。所以剑阁本地人常说“要看古道就去拦马墙,要看古柏就到龙源”。
去过剑门关“翠云廊”和凉山乡“拦马墙”,再走龙源“皇柏古道”,让我大开眼界,更长见识。从红彤岩艾合地至九龙村水厂,从凉胜村小石口至大石口,那天我们行走两段约4公里。一路上,一边观看一边听随行同志的介绍与讲解,还逗留拍照,谈笑提问,兴致高昂,没有感觉到有丝毫的疲倦与劳累。
对于乔钵诗中“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我查阅了家中收存的《剑阁县志》和《广元林业志》,书中记载,剑阁驿道古柏栽植时间久远,横跨2000余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亦有大量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大规模道路植树,有史可查的有四次:第一次在秦朝期间(前221—前220年),传说秦始皇在蜀中大量伐木修阿房宫后,命令庶民在蜀道植树,规制为“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稳以金椎,树以青松”,故后人称古柏树为“皇柏”;第二次是三国时张飞任巴西太守(今阆中)七年间(214-221年),因传达军情政务羽书频繁,张飞令士卒在路旁“植树表道”,故后人称古柏为“张飞柏”;第三次在宋朝,《宋会要辑稿》记,宋仁宗诏令,入蜀道路“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剑州武连县令何琰亦补植行道树,刻《种松碑》立于县门,碑文引用晋人郭璞语“县路翠、武功贵,县路青、武功荣”,今碑存觉苑寺;第四次是明正德十年至十五年(1515-1520年),剑州知州李璧大规模整修驿道,倡导在路旁大量补植柏树,北自剑阁,南至阆中,西至梓潼,三百余里以石砌路,两旁植树数十万株。据查证,李璧在剑州任职六年时间,重农桑、兴文教、拓州城、建公馆、恤孤寡、建养济院、建钟鼓楼、整治蜀道并栽植行道柏树数十万株,特别是建立了植柏、护柏“交树交印”等制度,成就了长达三百余里的“世界奇观”翠云廊。后人也称古柏为“李公柏”,以示对剑州知州李璧的怀念。
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驿道古柏群,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剑阁县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与条例,加强对古柏的保护与修复,增强人民群众护树管树意识,使蜀道古柏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焕发勃勃生机。科学家称剑门蜀道古柏是“森林化石”,文物专家视为“蜀道灵魂”,文人墨客比之“绿色长城”。
龙蛇蜿蜒,皇柏翠云。来到剑阁龙源,才算真正走进剑门古蜀道;看到龙源的参天古树,才能真实感受到古蜀道的翠云苍烟;行走在青石铺成的皇柏大道,才可切身体会出凄凉与悲壮的烂漫岁月。离开龙源,我任意拥抱一棵皇柏古树,那深扎于岩石泥土之中的树根、那挺拔直立的树干、那蓬勃延伸的枝条,还有那镌刻着累累伤痕的石板,以及石阶上厚实的青苔,就能留住我眷恋不舍的绵绵情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