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倒计时,李嘉诚公司迁出香港,最后关卡难突破

李嘉诚计划出售43个港口的交易,如今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然而,这一交易背后却充满了复杂的背景和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大公报接连发声,对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逐渐将这笔交易的局面推向了风口浪尖。

大公报的批评从一开始的温和提醒,到后来的强烈质疑,言辞愈加严厉,最终甚至警告李嘉诚如果坚持出售这些港口,将会背负“历史骂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的文章不仅是对李嘉诚个人行为的批评,更是在表达对中国利益的关切,尤其是考虑到当前中美关系的敏感时刻。

就在交易宣布不久后,3月13日,港澳办也转发了大公报的文章,明确提出李嘉诚应三思而后行,提醒他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必须站稳立场。两天后的3月15日,大公报再次发声,甚至提出质疑:李嘉诚在出售港口时是否考虑过祖国的利益,是否在无意间助长了美国的霸权。紧接着,大公报的语气愈发严厉,直言李嘉诚若执迷不悟,便将背负历史的骂名。

面对这种强烈的公众反响,李嘉诚原本打算出售的这43个港口交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从商人的角度来看,港口交易是正常的经济活动,尤其是这43个港口的平均利润不到1%,在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下,出售这些不赚钱的资产以回笼资金似乎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可是,当前中美博弈的背景让这一交易的含义远非简单的买卖关系。

李嘉诚选择将这些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尤其是在特朗普提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并对中国商船进行高额过路费征收的情况下,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与疑虑。人们开始质疑,李嘉诚是否在这笔交易中考虑到了国家利益?他是否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了与其商人身份不符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变卖国内资产,转战欧洲市场,这种举动也让他的形象在国内逐渐下滑。尤其是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分别持有加拿大国籍,并且李泽钜还是长和的负责人。如今,长和的主要市场也在欧洲,而中国市场的比重则较低。这使得李嘉诚出售港口的决定看起来并不那么令人意外。毕竟,他曾言“商人无祖国”,他的商业行为显然是以利润为最大追求。

然而,面对如此敏感的局势,中国是否会允许这种有可能破坏国家利益的交易顺利进行呢?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对巴拿马运河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当下,李嘉诚将港口卖给贝莱德财团,是否会为其他商人提供一个不顾国家利益的示范效应?这一潜在的风险才是最致命的。

在目前的形势下,李嘉诚的港口交易能否完成,仍充满不确定性。即使他最终决定不卖,特朗普背后贝莱德财团的背景也让这场交易更加扑朔迷离。港口交易本应是稳定且盈利的业务,但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李嘉诚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目前,李嘉诚与长和对于港口出售问题依然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很多时候,沉默本身便是一种最强硬的态度。无论李嘉诚能否顺利将这43个港口出售,豪取228亿美元,市场和公众依然在等待答案。这场充满变数的交易,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成为李嘉诚商业生涯中的一大转折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8人参与, 2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