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教育强调“知行合一”,需突破课堂边界,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伊旗第二小学深入贯彻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组织学生走进非遗工坊、博物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式感悟、互动式研讨,将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堂“可触摸、可感知、可内化”的行走思政课。
红纸印初心 非遗里的红色足迹
在纳林高勒党群服务中心非遗剪纸工坊内,孩子们化身“非遗实习生”。伊金霍洛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人乔美英带领学生参观剪纸作品。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仿佛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精美的作品吸引着孩子们驻足观看,不由得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在体验馆,乔老师亲自向同学们示范剪纸技艺。折叠、阴刻、阳刻、刺孔等这些专业术语在乔老师的示范下变得简单易懂。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尝试,虽然技艺尚且粗糙,但在一遍遍的勤奋努力下,剪纸背后的独特审美跃然纸上,心中升起了传承非遗的小火苗。学生郭梓萱说道:“一张普通的红纸就可以创造出许多精美的作品,剪纸太了不起了!”
与文物对话 解码时光里的精神密码
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伊旗第二小学学生代表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校的哥哥姐姐们,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馆同上一节思政大课。
在“黄河从草原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展区,师生们共同开展了“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第一课的教学。学生们在思政课教师和兼职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了解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沉浸式体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育一颗石榴树,共绽中华民族团结花。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欢迎参观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我是今天的红领巾讲解员郭丹阳……”
伊旗第二小学48名红领巾讲解员走进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采取“沉浸式体验+志愿服务”模式,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们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何铸就中华文明的繁荣。
在分享环节,同学们讲述了他们精心准备的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温暖故事。每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红色基因在民族团结中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生们心田。
行走的课堂,铸魂的旅程。当学生在非遗工坊触摸千年匠心,在博物馆与历史对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见证团结的力量,抽象的思政理论便化作具体的生命体验。行走的课堂不仅传承文化基因,更铸牢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纽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辟了新路径。
来源丨德育处、第二小学(崔君)
编审丨张 赫
复 审丨孙 杨
终审丨孙 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