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冠脉CTA诊断心肌淀粉样变!阜外医院吕滨等开发新模型

心肌淀粉样变是一种容易误诊和延迟诊断的疾病,预后差。

近期,阜外医院吕滨等在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一项研究显示基于冠脉CT 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组学模型在弥漫性心肌增厚患者中诊断心肌淀粉样变具有良好效能,优于心肌CT此外,影像组学评分与左心室功能相关。

无创影像学手段诊断及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心肌淀粉样变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

数据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0.95 vs. 0.58 )、内部验证组(0.95 vs. 0.59)和外部验证组(0.91 vs. 0.64)诊断心肌淀粉样变的能力均优于心肌CT值。

另外,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的影像组学评分与NYHA 心功能分级、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关。在外部验证组,影像组学评分与NT-proBNP 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关。

本研究纳入了来自5家医院接受CCTA检查且存在弥漫性心肌增厚的378 患者将其中1家医院的患者按照7:3 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和内部验证组,另外4家医院的患者组成外部验证组。心淀粉样变的诊断遵循指南。

研究者勾勒左心室心肌感兴趣区提取1691 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0 个特征来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见下图),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同时,测量心肌CT 衰减值作为对照。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比较影像组学模型和心肌CT 值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实用性,并分析影像组学评分与左心室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图 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的10个重要特征

在诊断性能方面,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能力均优于CT 影像组学模型的AUC 分别为 0.950.950.91,心肌CT值的AUC 分别为0.580.59 0.64

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比心肌CT 值能提供更大的净获益。

研究还发现,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中,影像组学评分与NT-proBNP 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存在相关性。

与以往研究相比,该影像组学模型具有独特优势。此前报道的 CT 相关诊断参数多基于延迟扫描或全心动周期扫描,尚未成为常规检查,且会增加辐射剂量。而本研究基于常规CCTA影像构建模型,而非延迟期图像,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和检查时间,更具临床实用性。

来源: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adiomics model for detecting cardiac amyloidosis a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25 Feb28.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