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的每一个瞬间,我们的心头总是充满了期待与担忧。瞬间,从手中的验孕棒上看到了两道杠,我们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肩负着一个小生命的期待与挑战。尽管喜悦伴随着到来,但这一路上难免会遭遇各种烦恼,尤其是孕期体重的管理,这成为了许多准妈妈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可能你会发问:"为什么我变胖了,但肚子里的宝宝却发育缓慢?"或是"怀孕后为什么还会减重?" 宋夏如潮的建议在耳边回荡:"多吃点,孩子才能长得更好。"可是,随着孕期的推进,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体重增减对于母婴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
一、孕期体重失控的根源中医理论指出,孕期体重失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脾虚生湿,痰湿内生:中医经典《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便孕期饮食丰盈,若脾气虚弱,湿气则会内生,形成痰湿,进而引发水肿及肥胖等问题。
气血亏虚,营养不足:当孕期气血不足,胎儿便难以吸收充分养分,从而影响发育。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肾虚失调,代谢紊乱:肾气虚时,会导致身体的水分代谢失调,出现浮肿现象。正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言:“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那麼,如何在孕期实现健康的体重管理呢?
二、孕期体重增长的合理标准根据《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孕期体重的合理增长应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量体裁衣。以BMI(体重指数)为例,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孕妈妈进行指导:
气血虚弱型(BMI<18.5):建议增加体重11-16kg,以补充母体与胎儿的营养。
平和体质型(BMI: 18.5-24):建议控制体重增长在8-14kg。
脾虚湿阻型(BMI: 24-28):此类型孕妈妈的体重增长应控制在7-11kg。
痰湿壅盛型(BMI≥28):应严格控制体重增长在5-9kg之内。
三、中医养胎不养肉的三大法则以下是中医为孕妈妈们尤其推荐的三大调养方法:
饮食调养:孕期饮食应以健脾化浊为主,适当食用小米、山药等有助于气血生化的食物。同时,选择赤小豆、冬瓜等可祛湿化浊的食材。避免油炸、甜腻及生冷食物。均衡五味,并增加粗粮的比例,有助于提升母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能有效促进气血流通,帮助增强代谢。推荐孕妇瑜伽、散步等轻松的活动。同时,适当的穴位按摩可调理身体,例如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能帮助改善身体状况。
规律作息:孕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以确保母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建议每天晚上10点左右睡觉,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
结尾孕期体重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卡路里、增加运动量”两种措施的堆砌,而是一个中医理念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过程。关注母体的脾胃、气血及阴阳平衡,这才是孕期体重健康管理的真谛。希望每位准妈妈都能在这个特别的旅程中,顺利度过每个阶段,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