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五十岁的70后,才发现“退休不返乡”成为了一种大趋势

古语有云:“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古人说:“辛勤耕耘数十载,今朝卸甲保安康,愿君退休后,笑看风云,畅享天年。”

在古代,退休以后,就要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而且大多数都是告老还乡,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到了老年回到家乡安享晚年。

现如今的时代,很多人退休以后,也曾经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甚至还有的人花钱修建老宅回老家养老,可是大多数人没待多久就又回到了城市里。

过了五十岁的70后,才发现“退休不返乡”成为了一种大趋势。

01、父母不在了,老一辈人渐渐老去,人情味越来越淡。

俊辉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城市工作,几年以后,在父母的帮衬下在城市买了房子。

买了房子以后,很快就与女友结了婚,然后就开始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工作、赚钱、养家,在有了孩子之后,更是更加卖力地工作,努力赚钱养家养孩子。

以前的时候,父母一直留守在老家种地,他和妻子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回到老家探望父母。

在有了孩子以后,父母就把老家的地租了出去,来到城市帮俊辉看孩子,把孩子看到上了小学,父母的年龄也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硬朗了,就又回到了老家安心养老。

那个时候父母刚刚七十来岁,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在老家养一些鸡鸭鹅,自己照顾自己,俊辉与妻子则安心在城市生活工作,孩子也安心上学。

每年过年的时候,俊辉会带着妻儿回到老家,在家里休息陪伴父母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春节假期一过,就又离开了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家的熟人也越来越少,每当过年回去的时候,就会听说谁谁又去世了,谁谁家的老宅又都荒废了。

记得以前小的时候,大年初一拜年是最热闹的时候,然而,现如今回到老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待着,几乎不串门也不走亲戚,大年初一也不出去拜年了,因为以前的很多长辈都渐渐去世了。

后来,父母也陆续去世了,俊辉也不再每年都回老家了,老家的宅子几乎连着好几年都没有人住,偶尔的时候,俊辉才自己一个人开车回去看一看。

时光过的很快,一晃俊辉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儿子也已经结婚了,儿子和儿媳妇都先追求事业,没有马上要孩子,所以俊辉和老伴的退休生活比较清闲。

因此,俊辉想起了老家和老宅,想着回到老家待些日子,就开车带着老伴回到了老家。然而在老家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

因为,回到老家以后,以前的小伙伴都已经搬到了县城居住,村子里留下的要么是不熟悉的老人,或者不熟悉的年轻人,大家都忙着种地劳作,也没有机会串门,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很多人在路上见到了就像陌生人一样,连声招呼都不打,让俊辉觉得心里冷冰冰的,一点人情味也感觉不到,反倒感觉自己才是外乡人一样。

有人曾说:“以为只有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回不到从前了,过个年发现所有人都是这样,年味越来越淡,亲情友情乡情也越来越疏远。”

曾几何时,老家亲情的味道,是那种淡淡的乡土气息,混合着柴火与炊烟,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然而,时光荏苒,亲戚间的联系逐渐断裂,情感淡漠,人情味越来越少,很多人也都不愿意再回到老家了。

所谓,父母去世以后,才会逐渐发现,越来越少的年味,越来越疏远的亲人,越来越现实的亲情。

渐渐老去的70后,到了五十岁左右,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富裕了不回乡,退休了也不回乡,甚至有的人连过年都不愿意回老家过了。

02、兄弟姐妹各自奔忙,纷纷离开老家,老家已经没有什么要紧的亲戚。

龙俊有三个兄妹,大哥、二哥,还有最小的妹妹。大哥当了兵后来就留在了部队,常年不回家。二哥做生意去了南方发展,同样很久也不回老家,只是偶尔会把父母接到南方的城市住一段时间。

而最小的妹妹则嫁到了国外,与妹夫在国外定居,好几年也不回来一趟。父母在老家的时候,龙俊是回老家最多的一个。

很多时候,兄妹们过年都不回老家,只有龙俊回老家陪伴父母,也是龙俊开车带着父母到一些重要的亲戚中串门做客。

比如,那个时候老家不仅有姨母,还有舅舅、姑姑,因为每到春节过年的时候,父母都会相互去看望自己的姐妹兄弟,因此,龙俊与表兄弟们的关系也都处的不错,几乎每年都会坐下来因此吃一次饭喝一次酒聚一聚。

后来,父母年龄大了,生活上也不是特别方便了,需要有人照顾,因此龙俊就把父母接到了身边一起生活,所以回老家的次数就少了。

那个时候,老家的姨母、舅舅、姑姑等重要的亲戚大多数也都陆续去世了,所以与那些表兄弟们的来往也就少了,渐渐就疏远了。

父母在世的时候,虽然平时不在老家居住了,但是每当清明节的时候,龙俊还是会带着父母回到老家扫墓,在老家居住几天。

可是后来父母去世的时候,大哥因为急性病意外先去世,大嫂和侄子也没有回来参加父母的葬礼,妹妹在国外也没回来,只有龙俊和二哥回了老家。

从那个时候,龙俊就已经知道,这个家原来已经散了,再也难以聚集起来了。

龙俊退休以后,好多同事都回到老家翻盖老宅,但是龙俊却没有这个想法,而是等着老宅拆迁。因为,他知道,兄弟姐妹都已经不在老家,父母也不在了,老家的重要亲戚也都不在了,他一个人回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话剧《雷雨》中有句台词:

“人的心都是靠不住的,并不是说人坏,而是人性太弱,太容易变。”

人活到一定岁数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感情,终将在人性的发酵下变了味儿。

作家龙应台在其作品《亲爱的安德烈》中提到过:“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

兄弟姐妹犹如这一条大河上的漂流者,曾经同舟共济,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曾经亲密无间的兄情姐谊却渐渐淡薄。

因为,成年以后,各自成家立业,各奔东西,生活轨迹分化,渐行渐远渐无声;经济利益影响,亲情天平难平衡;家庭角色转变,重心转移情渐疏。

没有了父母,也没有了兄弟姐妹的老家,除了那些陌生的人,和荒凉引人伤感的老房子之外,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所谓对一个地方的留恋是因为那里有你相见的人,相见的人不再了,情感没有了寄托,也就不会再留恋那个地方了。

03、时代发展,物欲横流,攀比严重,乡风已悄然发生变化。

建峰退休以后,回到了老家的老宅养老,他和老伴在老宅的大院子里种菜养鸡养鸭,日子过的很是滋润。

他还曾经把自己打理的非常好的小菜园子录成视频发给老友们看,令很多老友都无比羡慕。他也很享受这样的闲云野鹤般的日子。

可是,他在老家没待多久就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地回来了,并且说再也不回老家养老了。

原来,在一次老家亲戚的聚会上,他和老伴去参加酒席,刚开始的时候,被很多亲戚看重,都夸赞他们的经济条件好,退休金高,日子富足。

这让建峰听着心里也暖洋洋的,可是后来人们又听说另一个从老家的国企单位退休的退休金也很高,所以人们就开始拿他与那个亲戚相互比较。

虽然建峰的退休金还是比那个亲戚高一点,但是人们却认为建峰所在的城市毕竟是大城市,相对而言,还是建峰的退休金低了,在人们的认知里认为建峰的退休金应该要比那个亲戚的退休金更高一些才对。

这件事让建峰感到非常尴尬,后来好不容易把这个话题岔开,结果亲戚们又开始攀比谁家的儿女有出息,不仅攀比儿子的工作和单位,而且还攀比儿媳妇、女婿的工作和单位,谁的更好。

为此,还有一些亲戚相互之间不服气,争执了起来。从酒席上回来之后,建峰就一直在叹气,他没有想到现如今的老家,风气已经完全变了,不再是淳朴的民风,而是各种攀比盛行。

自那以后,建峰就再也不参加老家的亲戚聚会,而且在过了夏天以后,就收拾了院子,卖了各种鸡鸭,带着老伴锁了房门,离开了老家。

有段话说:“亲戚间最大的悲哀, 莫过于以血缘为名的攀比, 你争我夺, 忘了何为亲情。亲戚间的攀比, 真是无硝烟的战场。你追我赶, 新车豪宅, 生活仿佛竞赛场。”

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亲戚之间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互相攀比和较劲。

人在退休以后,如果在外面混的比较好,在聚会上,各个亲戚们面前,就会看到很多虚伪的恭维,而如果混的不够好,则就会受到很多的无视和怠慢,无论是哪种都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很多人少小离家,在外打拼大半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都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泛泛之交,所以在退休以后,可能会怀念老家的质朴情感。

可是,等你真正回到老家之后,就会发现其实以前的那种质朴的民风早已荡然无存,相反在老家亲戚之间的攀比似乎更加严重,亲戚之间也似乎更加势利。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退休以后,就不再愿意回到老家了,而是安心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

苏轼曾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匆匆,不过一场过客之旅。老去是每个人必经的终点。

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像飞鸿一样,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活出自己的精彩。

岁月流转人易老, 余生健康最重要。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尽享每分每秒。

人生艰辛不易,难免漂泊,但是我们也要有随遇而安、勇往直前的豁达态度。

作家亦舒曾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退休了,就像人生进入了秋天,不要嫌弃自己的凋零,要看看白霜里,也有菊花盛开。

退休后最好的状态,不过是:手执烟火慢煮生活,心怀诗意安度余生!凡事“慢半拍”,既能让我们身心舒畅,又能感触到生活的灵动。

人生海海,有潮起就有潮落,得失从缘,心无增减,顺其自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