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盈利倒计时,蔚来的底气是什么
「蔚来正在展开全面的资源梳理和流程变革。」
“挣到更多钱,让企业好好活下去,才能让用户真正满意。”
这是近期蔚来CEO李斌在内部的深刻告诫。蔚来是一家以用户企业立命的造车公司之一,其围绕用户体验打造的产品、社区、换电和服务、乃至技术和产品版图,都为行业所瞩目。
但李斌也深知,造车是最精彩,也是最残酷的赛道之一。爆品迭出,则可能帮助公司市值一夜蹿起,品牌快速拉升,而如果经营不善,销量疲软,则可能一夜倾倒,无力翻身。
发轫于第一波新造车创业的蔚来,也在产业和市场环境快速变迁之下,面临抉择。
融资环境越发苛刻,每年上百款新车推出之下,市场竞争也已经是拳拳到肉,留给公司长线发展的窗口期已经被快速压缩。
因此,自我造血、独立盈利,锻造更健壮的经营肌体,才是2025年开始,蔚来的核心战略目标。
而与此对应的是具体节点是,2025年第四季度,蔚来要力争做到单季度盈亏平衡。
这从眼下的蔚来财报来看,自然具有挑战性。
在刚刚发布2024全年和第四季度财报中,蔚来全年共交付新车22.2万辆,比2023年的16万辆增长38.7%。
2024 年蔚来营收657.32亿元,相比2023年556.18亿元再度增长百亿,成为史上营收最高的一年。
蔚来2024年的现金储备为419亿元。
不过,第四季度蔚来销售费用为48.78亿元,同比上涨22.8%,环比上涨18.7%。全年支出157.41亿元,同比增长22%。
2024年第四季度,蔚来研发投入费用为36.36亿元,环比增长9.6%。全年研发费用为130.37亿元。
不过,盈利公式不算复杂,那就是提升销量+降本增效。李斌也给出了明确的财务指引,例如全年销量超过40万辆,第四季度毛利率达到20%。
如果第四季度销量达到10万辆,就将对应300亿元收入,蔚来将获得60亿元毛利。
这个时候,如果蔚来的两费(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还维持在去年四季度的75亿元,显然还将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蔚来势必要在提升销量、降低成本的同时,发起一场效率变革,让开支能够进一步降低,或者至少稳定在当下的水平线,不再进一步增长。
高速换胎,任务艰巨。但蔚来这家公司向来以战略定力著称,一旦公司形成新的战略意志和合力,变革必然会接踵而至。而这场自上而下的盈利行动,在蔚来内部,已经席卷而来。
「销量,盈利的火车头」
销量是改善财务报表的一切源头。2024年,蔚来卖出了22万辆车,第四季度更是达到7.3万辆。
而李斌此前对2025年的规划是,实现100%增长,也就是对应44万辆的年交付目标。
蔚来能做到吗?这是蔚来盈利之路上相对来说,最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2025年,是蔚来典型的产品大年。
首先现有的ET5、ET5T、ES6、EC6四款车型都将迎来改款,升级自研神玑NX9031芯片,同时中控竖屏改为横屏设计,内外饰均有调整。
其次,旗舰新车ET9也将交付,这款车搭载17项全球领先的首发技术,例如天行底盘、全主动悬架、全主动液压集成悬架FAS、线控转向等,都带动品牌和技术栈提升,也将进一步促进其他车型销量。
第二品牌乐道,更是在今年中和年底有两款新车上市,分别为旗舰型纯电SUV L90和中大型SUV L80。具体的产品细节,官方还未披露。
但是蔚来CEO李斌在此前的媒体交流中透露了两款车的核心定义,原话如下:
今年的乐道,接下来两款新车非常值得期待。大家去看L60这款车,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通过技术把空间的想象力释放出来了。
六大自由,二郎腿自由、运动员自由,媒体玩了很多梗。这样的空间优势,底层是技术的能力。比如900V高压平台,就有巨大的能量,整个电机的功率密度高,体积非常小,释放了很多空间。
还有电耗,特斯拉最近又往前冲了一下,我们还要冲一冲,继续把电耗优化下。
这个基础决定了乐道车的创新方向是基于技术,我们在空间方面的创新有很多的想象力。乐道的第二款车L90在上海车展会亮相,跟大家见面,这款车通过技术实现了空间和使用方面的飞跃式创新。我今天把话放在这儿。
此外,李斌还剧透了乐道第三款新车L80的上市时间,“大概在四季度交付。”
乐道定位家庭用户,以空间和能耗经济性见长,如果今年二季度,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智驾能够交付,将在产品力和智能化上实现均衡,同时叠加换电的服务优势,显然会是市场上更拳头的产品。
当然,考虑到去年乐道首款车L60的交付脱节,蔚来也进行了复盘,今年乐道的新车上,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采用行业通用的蓄水式交付策略,就是提前储备产能和库存,以此保障交付能力。
就乐道L60初期斩获的订单来看,蔚来第二品牌的产品能力显然得到了认可,如果延续这样的优势,同时补齐智能化和交付能力,显然也将保障乐道后续的市场表现。
按照此前的规划,下半年乐道L90推出,也就是说,会有两款车维持半年的交付期,到四季度, L80也将推出,冲到第四季度交付6万辆,并非不可预期。
此外,蔚来4月份还将交付第三品牌的小车萤火虫,这款车也将有8个月的交付周期。
换言之,在2025年的产品大年,蔚来要针对四季度的盈利目标,完成10万辆级的交付,也就是同比增长40%,并不算难。
更具挑战的环节自然是降本,蔚来正在展开全面的资源梳理和流程变革。
「降本,蔚来的全面“战争“」
在成熟的汽车制造财务模型中,制造和物流成本往往只占到20%以内,而剩下的80%都是物料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om cost。
这部分也将决定,蔚来卖出车后,是不是真正能够挣到钱。2024年,蔚来的全面毛利率为12%,到第四季度,增长为13%,在竞争激烈的2024年,说明,蔚来的降本动作贯穿了全年。
但是还显然不够,作为一个高端定位的汽车品牌,没有合理的毛利,就没法支持持续的优质服务和长远的研发投入,高端定位之路自然难以为继。而以行业先锋特斯拉为例,毛利率常年维持在20%左右,将是合理状态。
定位比特斯拉稍高的蔚来,自然更有空间做到这个毛利率水平。为此,蔚来也在展开采购降本和技术降本等多线作战。
首先,在采购降本方面,蔚来不是一味地向供应商强压降价,而是通过推行平台化,提升采购效率。
以蔚来座椅为例,过去都是按照整车去定点,比如ES8车型选这一家,ET7选车型一家,ET9选一家,如此找几家供应商,进行比价,这是常规做法。
但是这么做有一个问题,就是平台化、原子化有问题。比如说,有一家座椅公司为单独一款车定制的座椅,量不高,分摊下来它赚不到钱。
蔚来就借用智能硬件和软件行业的逻辑,叫分层解耦,先做平台化自主开发,保证零部件的通用率,再去实现大批量的采购,增加议价筹码。
李斌也公开讲述了这个逻辑:比如骨架平台,我自己研发,我们其实是自研了座椅。这样我定点时,我所有座椅的骨架平台是一样的,零件也是一样的。比如20万辆车,这家供应商就会拿到所有车辆的骨架平台订单,然后舒适系统也是一样,座椅里面的控制器也是一样。
还是那5家座椅公司,每一家拿的都是全量。座椅总装我找两家,就在我的工厂边上,你不管上游谁产的,你就装,你装一辆,我给你多少钱。我只有有了研发能力,才会具备分层解耦的能力。
这样的平台化开发思路实际上也是行业当下的降本思路,吉利、上汽等内部研发整合,也是为了导向这个目标。而当下,这样的分层解耦降本思维,已经在蔚来内部推广开来。
“我们公司对车上的零件和部件进行分层解耦,我们以研发为源头,把供应链拉通。这样的好处是大家都能挣钱,如果简单的比价,可能最后大家都挣不到钱,因为量不够。”李斌说。
此外,蔚来这几年也一直在推行一件事,就是在分层解耦地基础之上,做“透明供应链”。
用李斌的话说,“现在已经用几十家供应商,接到我们的透明供应链体系。我们要了解它所有的成本细节,所有跟我们相关的生产费用细节,包括人员、场地、能耗,所有的数据必须实时接入我们。这也是从立讯学的,立讯是向苹果学的。”
由此可见,蔚来的供应链降本是按照由点到面的体系化思路在推进。
除此之外,过去的技术研发投入,也正在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成果,进一步推动蔚来实现降本。智驾芯片就是典型的代表,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9031将在今年跟随ET9开始交付。
李斌直言,“这颗芯片,至少抵4颗,注意,是至少,具体抵多少颗就不讲了。我们对它做了重新设计,和我们的第二代车比,至少减1万元。
1万元按照100万辆思维,就是100亿,50万辆就是50亿,去年20万辆就是20亿,很多钱就挣回来了。所以研发降本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如果蔚来自研芯片能够大规模交付,显然有利于快速降本。
也就是说,蔚来的毛利率拉升在今年也不是难事。李斌预期,“从全年来讲,蔚来品牌达到20%的毛利率是一个可以看得到的目标,并不是天方夜谭。乐道超过15%,萤火虫有一个合理的毛利率就可以。“
当然,考虑到车市竞争的烈度,降本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漫漫长路。
相比于供应链降本,在研发和销售费用方面的优化,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显然都更加错综复杂。因为,这些开支和一个企业的组织形态、节拍和业务范围,密不可分。
蔚来也在将变革推入深水区,目前已经在内部广泛推行CBU经营单元,也就是俗称的算账。这是提升投入效率之前的必修课,只有算清楚账目,才能决定哪些钱该花,哪些不该花。
李斌此前也在内部明确表示,算不清楚的账,就不应该存在。而眼下蔚来正在推行的CBU经营单元,正是为了理清资源。
以换电为例,蔚来总裁秦力洪对CBU进行了形象解释:
比如哪个门店或区域公司,说在某个县建换电站,能帮助省城卖车,因为省城用户老开回家。那你自己出钱,哪怕你一个用户也没有,你向能源公司付钱。这是我们内部推基本经营单元的好处,这个换电站是为了销售用的,这也没问题,从销售部门去补。
马麟(蔚来品牌传播负责人)也要建换电站,318国道上建换电站,就是他出钱,因为是为了品牌作用。这个换电站一天也就5单,让换电站去建,但肯定没动力,一天5单赔死了。但马麟从品牌传播费用里面去出钱,这就叫基本经营单元,就是把花钱的目的要说清楚。
而对于冗余投入的业务,也将进行整合,例如,蔚来和乐道,将共用交付中心、办公场地,同时销售之间将可以相互售卖两个品牌的产品等,但是蔚来和乐道的渠道、品牌仍然互为独立。
“虽然门店是分开的,但卖车基于一个协作网络可以打通。萤火虫就是用蔚来体系去做,它会借助蔚来的网络去快速布局。”
李斌预计,随着上下一体的全面变革,降本增效的成果将在三季度或四季度得以体现。
基于过往的业务和投入包袱,叠加一季度的销量淡季,蔚来的财务数据显然还将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承压状态。但不能忽略的是,这家公司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在推进的变革举措。
「高端新能源车局面初开,蔚来们的时代之机」
虽然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快速越过50%,向中低端市场快速普及。但是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依然有大片空间。尤其是华为、小米汽车进场后,更是对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进行了更广泛动员。
而蔚来已经凭借千亿级的投入,完成了一个原创性自主高端汽车品牌的塑造,眼下,正是凭借产品、技术和服务体系,快速斩获市场的最佳窗口期。
作为一家设计驱动的汽车品牌,蔚来的设计水准得到广泛和一致性认可,自主和原创的设计思路,也体现出这家公司定位高端的长远战略。
而在技术投入上,蔚来更是围绕三电、智能和数字化等智能电动车核心领域进行了长久耕耘。就像芯片和操作系统,如果不是前期的大力投入,蔚来也显然难以做到新造车阵营中的首发上车交付。
李斌也讲述,旗舰车ET9领先身位更多的就是智能化部分,“这里面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的芯片研发成本够建1500座换电站了,我们的操作系统研发成本,也能建1000多座换电站!所以投入非常大。大家知道芯片流片做出来,本身就很挑战,更重要的芯片里面的操作系统软件和支持大模型的底层软件,这个难度是最大的。”
相比蔚来的自研芯片即将上车,同行车企面临的境遇则是搭载英伟达的雷神芯片后,不得不因为后者的产品交付推迟,而推迟自家的新车上市计划。
除此之外,借助于在电动力上的投入,蔚来乐道品牌早早实现了900V高压平台的量产,叠加自研小型电驱动产品,保证了空间利用率和能耗经济性。
蔚来旗舰车ET9上首发搭载线控制动、主动悬架,更是成为豪华车市场竞相追逐的技术风向。据了解,奔驰高层也已经指示团队,跟进这些底盘技术的落地进度。
这显然是技术研发带动产品领先的典型案例。要知道,采埃孚、clearmotion等公司,都是典型的欧洲技术,与BBA等豪华品牌的地缘关系显然由于国内公司。但蔚来则正是凭借对前沿技术的嗅觉和大力投入,来争取到这些新一代智能底盘技术的上车打造。
而这些量产交付经验一旦形成,就将通过时间壁垒,实现产品的代际领先。
当然,被称作“蔚来护城河”的换电服务体系,也已经形成成熟规模。3月17日,蔚来能源获得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5亿元规模投资。作为最懂电池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对蔚来能源换电体系的资本加持,显然也是商业路径的高度认可。
而目前,蔚来换电站建设所需的资本开支,也都将通过外部资本的合力,实现补足,也是对蔚来现金压力的大力释放。
按照规划,今年也是蔚来的换电站建设大年,今年蔚来要实现27个省级行政区的换电县县通,全国除了香港台湾以外所有省级行政区的充电县县通。这对后续的服务能力,以及销量增长也是扎实支撑。
此外,今年也是蔚来的国际化大年,要进入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所以2025年是蔚来的技术大年、产品大年、换电站建设大年和国际化大年。
危险与机遇是贯穿造车浪潮十余年的产业主题,迄今为止,留在牌桌上的公司都没有真正渡过险滩,也都拥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品牌和市场价值。
蔚来显然也处于这样的命运关口,市场地位和用户认可度已经建立,经营效率需要深刻变革。好在蔚来已经自上而下设立明确的目标,形成新的战略合力,并开始全力出发。
封面来源 | 官方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大白兔
0大白兔 小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