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女子家中,长出“托盘蘑菇”!

去年夏天,浙江德清的邓女士家中放置了月余的苹果长出白色蘑菇,被网友们戏称为“果菌王”。邓女士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院寄出“果菌王”后,也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大家纷纷晒出家中生长位置刁钻的蘑菇。最近,诸暨市民蒋女士也闯入了这一“赛道”,她家的木质茶盘上竟悄然长出了一圈蘑菇。

3月21日,蒋女士发帖询问:“好多大大小小的(蘑菇)长在家中喝茶托盘里,请问这是什么,有没有科研价值?”同时配上了多角度图片。记者看到,蒋女士家檀木色长方形的茶盘表面湿润,四周长有蘑菇,体形较大的有三四朵,最大的一朵和一元硬币大小近似,而较小的则星星点点地分布,其颜色以白色和灰白色为主,基本成形的几朵形状为扇形,有裂瓣。

“这些蘑菇摸起来滑滑的,我担心有毒,不敢多摸。”蒋女士介绍,自己一般一周左右会洗一次托盘,以前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不知是不是倒茶时常会漏些水到托盘上,让蘑菇长起来了。”自从发现蘑菇后,蒋女士就一直没有移动过这一托盘。

在看过蒋女士发来的几张照片后,此前接收过“果菌王”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研究人员许容聚博士有了初步判断。许容聚认为,这些“托盘蘑菇”大概率和邓女士家苹果上的菌类一致,或为白参。但相比当时“火出圈”的“果菌王”,这次的“托盘菌菇”个头明显小些。

记者查阅相关科普资料了解到,白参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属于中温型菌类,自然生长多在春、秋季节,一般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林间、山坡、溪边、腐木等处。

“初步推测是白参孢子掉在这个托盘边沿上,而茶托盘经常有水,再加上最近浙江气温升高,温湿度条件都非常适合白参生长。”许容聚说,茶托盘多以木质为主,上面长蘑菇不算少见,但此前他看到的长在茶盘上的蘑菇以侧耳(即平菇)一类为主。在此前其他媒体的报道中,也有专家表示:“白参菌为了繁衍后代,就要广泛传播它的孢子。随着大气环流的影响,传播到世界各地都有,只要湿度适合,它就会抓住机会繁衍后代。”

目前,蒋女士已将这些白参寄给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长期以来,该研究院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做的正是白参菌新菌株、新品种选育,寻求方法更好地发挥白参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中找野生白参菌种质资源是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近,绍兴气温多变,空气湿度较大,家中的潮湿位置犹如“天然菌棒”,沾上孢子就容易长蘑菇。从事防水防潮的博主“科潮”建议,保持茶盘等木质器皿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蘑菇生长的关键,每次使用后建议尽量擦干水分,如木质器皿已长出蘑菇,可使用高度白醋、浓盐水等刷洗浸泡,破坏真菌生长环境。此外,需要提醒市民的是,在家庭中种植蘑菇存在安全隐患,长期吸入孢子会增加过敏性疾病等的感染风险。

来源:绍兴晚报

记者 翁佳美 通讯员 黄慧仙

编辑:季建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广告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