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清)作品《九峰读书图》。资料图
□唐宝民
那天晚上九点多,忽然停电了,而且物业公司说第二天上午才能修,不能上网了,可又无法入睡,就点起了一支蜡烛,找出一本《宋词选》,在灯下静静地读。
读着读着,渐入佳境,我又找回了久违的感动,“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是陆游的遗憾;“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这是朱淑真的断肠;“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这是晏小山的相思……
有多久没有在灯下读书了?终日在网络的世界里游走,在虚拟的空间里虚掷时光,那种灯下读书的乐趣,早已经远离了我的生活。
我回忆起了曾经的岁月,那时,我住在乡下,我的老家是一个很偏僻的山村,一直没有通上电,晚上的照明设备就是煤油灯。性格原因,少年的我,就喜欢独处,而且迷恋上了读书,因为我在书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山外的世界,让我无限向往。于是,每当夜幕降临,晚饭过后,我就坐在煤油灯下,拿起一本书来,静静地读。读唐诗的博大读宋词的精深,读庄子的飘逸读东坡的洒脱……一卷在手,可以神游千古,思接八荒,于耿耿青灯下尽享夜读的乐趣。
古代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所以在古代,夜读是一种习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就是夜读的最好写照。“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宋人刘子翚的这两句诗,让人心觉怆然;“万山秋叶下,独坐一灯深。”这是明朝何景明的诗,写出了在孤独的夜色里读书的况味;放翁曾在诗中这样写道:“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这是老年的陆游回忆儿时读书时所发出的感慨。
许多文坛大家都有夜读的习惯,叶灵凤先生在《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林语堂也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春雨潇潇的晚上,抑或大雪纷飞的冬夜,手捧书卷,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沉醉在一种忘我的境界,在寂静的时空里与伟人相会,在沉默的时刻品味人生,荡涤心灵的污垢,领悟人生的真谛,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从明天起,我还要做一个夜读的人,与青灯黄卷为伴,用夜读来充实自己,让生命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