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58)
主笔:江湖闲乐生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57岁高龄的曹操再次踏上征途,这次的目标是当时中国最混乱,军阀最多,分裂割据最严重的关中。面对战斗力强悍的西凉锦马超,曹军诸将皆心怀畏惧,毕竟当年反董卓时曾被西凉骑兵虐惨过,只有曹操自信满满,因为他已今非昔比,论骑兵,他也有虎豹骑、重甲骑、乌桓名骑,哪个就比他西凉骑兵差了?
是年八月,曹军抵达潼关之下,与关西诸将隔着潼关扎营。随即曹操登高以观潼关地形,却看着看着就傻了,不由渐渐信心全无,黯然苦笑。
为何苦笑呢?因为这潼关奇险,最初就是曹操提议设立的。那还是建安元年,曹操来洛阳迎奉天子,考虑到关西兵痞众多,乃废函谷关而设潼关,以隔绝兵乱。其位置便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山西、河南、陕西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因黄河在此东折,水撞关山,潼浪汹汹,是为潼关。它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西有渭口急流与华山天险,东面的塬地居高临下,中间还有禁沟、远望沟两条河流组成的天然防线,一处地利兼有七处天险,号称“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其险要程度远甚于之前的函谷关,故诗圣杜甫有言:“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北魏时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亦有言:“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坡,谓之黄巷坂,坂傍绝涧,陟此坂以升潼关,……邃岸天高,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当年秦国拥有函谷关,关东六国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历经数百年而不能踏入雷池半步;而曹操考察地形精心设立的潼关,就是当年函谷关的超级升级版,身兼山水之险,实为险中之王,天下第一险也!
所以曹操这是用二十年前的一块石头,狠狠地砸了自己的脚啊,以当前之情势,想要正面突破潼关根本不可能。就算孙武吴起韩信项羽全部附体都不可能。(后世安史叛军能正面突破潼关,是因为唐玄宗听信谗言逼哥舒翰出战,否则安禄山绝无机会。)
曹操沉吟了许久,越想越头疼,关西十万大军守着天下第一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看来,还是得另寻突破口才行,比如蒲津。
蒲津,即扼守黄河渡口的重镇蒲坂,在今山西蒲州,已出潼关之西,可以径趋长安,为山西进入关中之跳板。如蒲坂不守,则关中险塞不可谓稳固。潼关若是关中的正门,那么,蒲坂可说是关中的侧门。正门打不开,便可从蒲坂这个侧门找到机会以打开局面。
所以,曹操计划,不如实施战略战役,全军北渡黄河至风陵渡(相传风后冢也,亦曰封陵,自古以来为黄河最大渡口),进入河东郡,再从蒲津西渡黄河,穿越黄河河套,绕到西河地区,可沿渭水直逼关中,并从侧背威胁潼关。
如能顺利到达此战略位置,关中到手矣!可马超等人也不是吃素的,曹军需两渡黄河,行军时间长,目标又大,随时可能被关西联军半渡而击之,此兵家之大忌也,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
不然,还是先让一支奇兵偷往河西建立基地,控制蒲阪渡口,这才稳妥。只要我主力大军屯于潼关下吸引注意,偏师应能成功渡河。
于是,曹操把当时正屯兵于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横野将军徐晃叫了来。徐晃正是河东郡人,所以曹操此次出兵,特意让徐晃进驻河东,并专门派人赐给徐晃牛酒,让他顺便去先人墓前祭拜一下。曹操想起徐晃和他的手下很多都是河东人,且都与关西诸将曾在长安共事过(徐晃曾为关西军阀杨奉手下骑都尉),既熟悉地形,也熟悉对手,正是带队偷渡黄河的最好人选。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徐晃一被召见,就明白曹操啥意思了,当即表示:“孙子曰‘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今丞相盛兵在此,贼亦全部现屯关上,此去河西,必无准备;若使臣暗渡蒲阪津,截其后路,则贼可擒也。”
曹操闻言大喜:“公明之言,正合吾意也。”于是让徐晃速回河东依计行事,而自率大军仍驻留潼关之下,每日派人去关前挑战,和马超等人对骂。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关西诸军也从后方一拨一拨开到潼关,敌势日渐壮大,曹军诸将日渐焦虑,曹操却日渐开心,敌兵来越多越开心,多多益善,每来一次他还要置酒庆祝,诸将都非常困惑,曹操却笑而不答。
这场战役结束后,诸将终于逮到机会又问曹操:“当初丞相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曹操道:“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莫相归服,易于离间;则千里之贼,一举可灭也。吾是以喜。”看来曹操还得感谢马超纠集起这帮关西联军来,否则他哪能两个月时间就搞定关中这么一大片地方。这就叫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另外一边,徐晃已率所部四千河东精兵,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发了,趁着夜色,渡过蒲阪津,顺利抵达河西地区,然后抓紧时间安营扎寨,抢占战略要地蒲津关(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
河西地区的冯翊郡是关西大将梁兴的驻地,当徐晃神兵天将,他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不好,我这大后方竟出现曹军,非同小可,赶紧派人通知潼关,同时连夜率所部兵马五千夜袭徐晃军。此时曹营堑栅还没建好,徐晃仓促应战,部队又一夜行军,疲惫至极,但仍然将梁兴打的大败。梁兴老本赔光,无颜再见关西其余九将,只得狼狈逃回其大本营长安蓝田一带。
到得天明,曹操接到徐晃飞鸽传书,得知他已在河西站稳脚跟,大喜:好,该咱们行动了!
于是曹军开始北渡黄河,可渡河的时候又出事儿了!本来不论是上船还是上车,中国人一向奉行的是“领导先上”,但曹操偏不,他表示让部队先渡,自己则与许褚等百余虎士在南岸殿后。曹操深谙兵法,知道军队在渡河的时候最容易没有秩序乱作一团,这也就是兵法上“半渡击之”的恐怖之处。所以,如果领导自己先走,去了安全的地方,那么没渡河的将士们就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就会争先恐后,就会心慌意乱,就会场面失控,这时随便碰到一小支敌军,就会立刻崩溃。
所以,曹操仗着保镖许褚忠勇、手下虎士精悍,来了一个主帅断后,以安军心。结果,大部队倒是顺利渡河了,但马超也终于发现不对劲了,于是急率步骑万余人从潼关上杀将下来,兵马未到近前,骑射已至,但见天空中万箭如乌云盖顶,矢下如雨,这时曹操还坐在胡床(可折叠小板凳)上观河景,耳听得关上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马超发来的兵……
哎呀呀,怎么办?许褚赶紧冲上来汇报:“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说完与张郃一左一右,扶着曹老先生上了船,曹老先生还在那里面色从容的唱:“我也曾差人去打听……”那边已一阵箭雨过来,把船上的船工都给射死了,许褚见状奋不顾身,冲上来挡在曹老先生身前,一手举马鞍挡箭,一手持长槊撑船,速度如飞,神力惊人。
但就这么会儿功夫,马超骑兵已经追到河边,河边虎士皆以一敌百,拼死抵抗,但毕竟人太少,没两下就淹没在了超军人马奔流之中。这下曹操就完全暴露在了西凉骑射手的射程之内,即便许褚神力惊人,拼命向北划,但也抵不过黄河河流湍急,船只仍向东漂流了四五里,西凉骑兵乃沿着河岸一路追射,射的许褚、张郃连头都抬不起来,曹操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曹军负责后勤的典军校尉丁斐急中生智,令人把刚装船的牛马又放了出来,驱向南岸,以制造混乱。马超骑兵一看有便宜,大喜,皆放下手中弓箭,忙不迭跑来抢牛夺马,许褚趁此机会赶紧撑船,运槊如飞,终于离开了危险区域,来到河对岸,这才松下一口气,放下那马鞍,上面竟已插了几十斤的箭,真吓人。
潼关一战,许褚居功至伟,曹操拜之武卫中郎将,都督中军宿卫亲兵。武卫这个拉风的官名,正是从许褚第一个开始。
许褚死于魏明帝期间,官至武卫将军,封牟乡侯,邑七百户。更厉害的是,他带出来的虎士后来因功拜将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曹操死的时候,许褚号泣呕血,忠臣忠成这个样子,也算是奇葩了。
另外一边,已经渡河的曹军诸将听说曹操在河中遇险,惶惧万分,赶紧回救,却在岸边寻了半天没找到,以致人人忧惧,无所适从,结果不一会儿曹操却自己好神在在的回来了,大家不由悲喜交集,个个涕泪交流。眼见诸将哭得如小孩,曹操却不由抱手大笑:“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笑的雄浑奔放,洒脱之极,就像只在网吧输了一场电子游戏,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众人皆哭我独笑,这就是曹操,上天赐予了他超级强大的心理免疫能力,让他可以从几乎任何类别、任何程度的打击中轻松脱身,绝不与任何负面情绪拖泥带水。曹操从来不是不败的战神,但他却是永不言败的传奇;无论青春少时,还是垂垂老矣,他总能用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这就是曹军数次得以反败为胜、愈战愈强的法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