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一砖一瓦皆故事 一步一景续历史

这里坐落于阳胜河畔、药林山脚下

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资源丰富

这里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入选第六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本期“探访传统村落”专栏

带您走近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

古村档案

宁艾村位于平定县南部,坐落于阳胜河畔、药林山脚下,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入选第六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相传,早在新石器时代,宁艾村就有人类生存繁衍,村落形成于唐朝武德年间,到明清时期,村落规模进一步扩展,采煤、炼铁、制造等产业得到发展。宁艾村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资源丰富,至今仍保留着李家院、魏家院以及祠堂、庙宇、戏楼、阁桥等。

宁艾村古建筑资源丰富,一个个古院落以一砖一瓦书写着村子的漫漫历史,又以一沙一石记录着千百年来村子的变迁。宁艾村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祠堂、庙宇、戏楼、阁桥等星星点点分布其间。民居建筑则多以家族为中心分块聚居、依坡修建,组成了阁巷、马家巷、寺沟巷、后巷、后底沟巷五大建筑群。

在众多建筑中,真觉寺最具有代表性,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真觉寺整体始建于汉代,建筑十分考究,按其轴线从南到北依次建有山门、石级、正殿,轴线两侧对称分布建有东西禅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相传,真觉寺原先还有钟楼、鼓楼、石牌坊,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被废毁。

阁桥也是宁艾村古建筑的代表,有钟楼阁、鼓楼阁、戏台阁、迎风阁等。钟楼阁和鼓楼阁始建于北宋年间,近年来多有修补,是平地上砌碹的东西向两栋石阁。阁上分别建造有钟楼和鼓楼。戏台阁则是横跨阁巷砌碹的石阁,上承戏台更衣楼,东连接古戏台,北面的青砖上雕刻着“凝秀叠翠”。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迎风阁也是一座跨巷砌碹的石阁,阁上建有一座庙。石阁前额雕刻着“迎风阁”,后额雕刻着“凝瑞”,至今保存完好。

魏家院和李家院也是村里有名的古建筑。魏家院院主是魏祥来和魏浮来兄弟,他们靠经营铁业起家,是宁艾村有名的富户。魏家院坐北朝南,是一座二进四合院。李家院院主是李允登,他擅长制作饴糖,也是宁艾村有名的富户。李家院坐北朝南,也是一座二进四合院。

如果说古建筑是历史的参与者、时间的见证者,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文化的传递者、信息的承载者。宁艾村不仅有八音会、吹管乐、打击乐、扭灯、舞龙等,还有剪纸、炼铁、制糖、制灯等传统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传承了下来并有可喜成就,尤其是村民李金柱的剪纸闻名全国并多次获得大奖。

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宁艾村长时间的繁荣,村民合力修建起一座座院落,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面对成绩,宁艾村人没有自满;前进路上,宁艾村人没有停步。近年来,宁艾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工业、农业、文旅产业齐头并进。尤其是村子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借助莲花山的自然风光,深挖古上艾文化和女娲“栖居莲花山、炼石于浮山”的历史传说,修建逍遥谷、打造奇石湖,还配套完善了小桥、曲径,把莲花山打造成平定县乃至全市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来源:阳泉日报 张泉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