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车迷老司机

车迷老司机

你的一站式汽车资讯平台,让哥带你领略速度与激情的每一次心跳。

ta的内容78万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震撼来袭:15家汽车巨头因报废车回收垄断被罚36.35亿,梅赛德斯为何“全身而退”?

2025-04-03 16:48
15

近日,艾科森环境技术报道,欧盟委员会对15家汽车制造商处以惊人的4.58亿欧元(约合36.35亿人民币)罚款,原因是它们参与了长达15年的报废汽车(ELV)回收垄断联盟。此次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包括宝马、福特和大众等在内的多个知名汽车品牌。令人意外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却因主动揭露这一卡特尔行为而成功避开了罚款。

从2002年至2017年,15家主要汽车制造商通过所谓的“零处理成本”策略,商定不向拆解商支付处理报废汽车的费用,导致了破坏性竞争行为。调查揭示,这些制造商在报废汽车的回收方面采取了协同行动,以减少消费者对汽车回收信息的关注,从而放松企业的法律责任。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公平竞争,影响了消费选择。

根据欧盟关于报废汽车的指令,汽车制造商本应承担处置报废车辆的相关费用,同时消费者应被告知新车的回收能力。然而,卡特尔行为的长期存在使这一指令的实施受到严重破坏。此次罚款显然是在对长达15年的反竞争协议进行制裁,并以此警告所有汽车制造商,东窗事发后,守法经营仍是长久之计。

欧盟委员会在决策中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每家公司违规的程度和范围,并适用2006年的罚款指南。值得一提的是,本田、马自达、三菱等品牌所承担的处罚相对较轻,反映出不同公司的参与深度差异。同时,仅有梅赛德斯通过诚实协作揭露该卡特尔行为,成功获得了100%的罚款豁免。

这一事件也在进入数字化和环保新时代的背景下,促使各汽车制造商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在干预人才和技术上不断创新。

消费者也应加强对汽车制造商环保承诺的认识,以促进更具责任感的消费选择。在全球推行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的良性竞争和环保表现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轨迹。

如今,随着法律的强化和透明度的提升,亚欧市场的汽车制造商在遵循法规的同时,也将为其业务开辟出新的契机。对于以往的卡特尔行为被罚款的案例,企业应在积极整顿中,有效提升合规意识,从而为行业正向发展做出贡献。这一事件不断发酵,值得密切关注,未来汽车市场将如何演变,尚待时间的验证。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资讯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