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和孙膑,两个人都是鬼谷子的高徒,而且他们还是相互仇恨的对手,起初两个人的结怨,是因为庞涓的阴谋。
大致经过是庞涓和孙膑同拜鬼谷子为师,但是,两个人出道的时间不一样。庞涓早出来几年,他出来之后,因为突出的军事才能, 就被魏王重用了。
在庞涓当了将军,成为魏王身边重要的将领之后,他就给魏王引荐了自己的师弟,也就是孙膑。
本以为庞涓是想让孙膑和自己一起共谋大业,来享荣华富贵的。但是,没想到庞涓是想把孙膑给引来,然后好残害他。
最终我们都知道孙膑的膝盖骨被庞涓给挖了,若不是齐国的使者把孙膑给救走,说不定孙膑就被害死了。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他很怕孙膑会超越自己,得到魏王的赏识。他更不愿意要孙膑这样的敌手。
似乎,在庞涓看来只有把孙膑给除掉了。
当然了这是我们看《史记》上的记录,得出来的这个结果。可是,事实上真的是庞涓因为嫉贤妒能而残害孙膑这么简单吗?
也许,我们可以从1964年,山东省临沂市市区银雀山发现的一处大型汉墓挖掘出来的竹简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这些被挖掘的竹简,竟然是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孙膑兵法》的出土,让世人了解到《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写的两部不同的伟大的军事书籍。
正是在《孙膑兵法》当中,我们发现了孙膑和庞涓两个人之间相互斗争的更多的细节。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兵攻打赵国,而且是连战连胜,就在赵国都城邯郸被围之后,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王就派了田忌为大将来支援赵国,同时田忌身边就跟着军师孙膑。本来田忌是想要直接带兵进入赵国和魏军厮杀的。
但是,孙膑告诉田忌,这个仗不应该这样打。目前魏国大举进攻赵国,他们的兵力正盛,我们即便是去救了,区区8万齐国士兵,也不一定能打胜。
若是想要打胜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这样才有把握让魏军撤出赵国。但是,在打大梁之前,我们必须要攻打一下魏国的平陵城。
为何要打平陵城呢?
因为平陵城很坚固,士兵很强,我们只有打这个地方才能失败,失败了也就是我们为了取得胜利的第一步。
事实上田忌是看不明白的,救赵国不去赵国打仗,打魏国又不打胜仗,这是什么事这样的仗真的是古今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孙膑让田忌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兵布阵,说肯定是可以打胜仗的。
孙膑还告诉田忌,一定要找两个我们军当中最弱的将军,让他们带兵去打平陵城,这样也就100%可以保证打败仗了。
之后,田忌按照孙膑的计划执行,他派出去的两个将军齐城和高唐,果然打了败仗,而且还被人家给杀了,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打了这一次败仗之后,孙膑说这一下我们就可以直接绕过平陵,直取大梁了。
很多人对于孙膑的策略都看不懂!
事实上孙膑这样做,就是在间接的告诉在赵国的庞涓,齐国的这一伙士兵,是不会打仗的一群菜鸟。他们这些人即便是到了大梁,也是不可能攻陷大梁的。
这说明大梁还有救!
这样庞涓才有可能上当,才会表现出救主心切的意愿,最终才能选择孤军深入。事实上也是如此,庞涓就是只带了一支骑兵回救大梁的。
其实孙膑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杀庞涓,他在庞涓回救的必经之地,也就是桂陵这个地方埋伏了重兵。最终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庞涓上当了被孙膑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是打败而归。
后来,庞涓才知道是孙膑在跟他交手!
要说孙膑的这个计策,果然用的是十分的巧妙的。但是,未必太过于残忍了。毕竟,在打胜仗之前,先牺牲了两个将军,还有他们带去的人马!
简直就是让他们去送死呀!
通过孙膑的用兵,也可以看出孙膑和庞涓相比,都不是什么善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庞涓当初用计陷害孙膑,也许庞涓早就知道,若是他不害孙膑,就有可能会被孙膑所害吧。
似乎,先下手会对自己更有利一些,所以,他就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让孙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
事实证明庞涓真的不是孙膑的对手,孙膑最终也是大仇已报,他和庞涓只打了两次战争, 就把庞涓给射杀了。
当然了军事家还是主要看打仗的结果,而不是用兵的过程。不过,鬼谷子的高徒,真的没有一个善茬的。
孙膑和庞涓是如此,苏秦和张仪也是如此, 他们都是斗的你死我活,都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不知道这是鬼谷子的骄傲,还是他的失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