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有科学依据吗?老虎真的不会吃掉自己的幼崽吗?

您听说过“虎毒不食子”的老话吧?今儿咱可得给您掰扯掰扯真相!武汉动物园早年出过一档子怪事:东北虎“秀秀”刚生下四只虎崽,舔毛喂奶忙得脚不沾地,结果三天功夫崽子愣是少了三只。

饲养员把笼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着半根虎毛,最后瞅见虎妈嘴角的血丝才明白,敢情是亲娘把娃嚼了!这事儿可不是独一份,韩国釜山动物园的东北虎更邪乎,连出生二十来天的崽都啃得渣都不剩。

您说这百兽之王咋比后妈还狠?咱今天就唠唠老虎吃崽背后的生存门道。

老虎吃虎崽可不是动物园里的新鲜事。您要觉着这是圈养闹的毛病,那可小瞧了野外的虎祖宗。印度兰塔布尔国家公园的新任雄虎上任头件事儿就是满林子找前任的崽,逮着就往死里咬。

这可不是饿急眼了,纯粹是给母老虎“催婚”,母虎带着娃就不发情,雄虎得清空“购物车”才能续上自家香火。这招儿贼管用,母虎隔年准揣上新崽。

母虎自个儿下嘴的情况更扎心,俄罗斯科学家盯梢的母虎“瓦瓦拉”就是个例子,生娃前活动范围大得能跑马,当妈后缩得跟坐月子似的守着窝。

赶上大雪封山猎物紧俏,眼瞅着仨崽子饿得嗷嗷叫,保不齐就得挑个最蔫巴的“加餐”。这可不是心狠,草原规矩就是“舍一保三”,总比全家饿成皮包骨强。

您别看老虎在野外威风,关进笼子照样犯迷糊。韩国那只吞崽的母东北虎,专家后来琢磨明白了,这虎闺女打小没见过公老虎,发情期隔着铁栅栏干着急。

内分泌乱了套加上游客成天举着手机咔嚓,愣是把黄花大闺女逼成了产后抑郁。武汉动物园更邪乎,母虎笼子挨着大马路,汽车喇叭混着工地噪音,生生把虎妈逼得神经兮兮,三天啃了仨亲骨肉。

要说这动物也讲究“科学坐月子”,北京动物园的老师傅有绝活:母虎临盆前拿木板把笼子围严实,喂食都戴着手套沾母虎尿味,生怕崽子沾了人味儿遭嫌弃。

等小虎满百日才敢让游客瞧,这期间谁敢伸手摸崽子,虎妈分分钟给你表演“虎口夺食”。

老虎这套“食子算法”可不是瞎折腾,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保命程序。母虎头胎没经验,崽子生多了容易抓瞎。

印度吉姆·科尔贝特国家公园的母虎为护崽,敢跟体型大两圈的雄虎拼命,浑身挂彩也不退半步。可要是崽子先天残疾或染病,母虎立马切换冷血模式:拖个病秧子赶路等于给豺狼递请柬。

科学家拿仓鼠做过实验:投食管够时母仓鼠顶多弃养弱崽,饿上两天连亲闺女都啃。这道理搁老虎身上放大十倍,母虎哺乳期每天得吃十八斤肉,奶水不够时哪顾得上母子情深。

俄罗斯锡霍特山脉的观察透着门道:母虎逮着马鹿先紧着健壮崽子吃,瘦小的只能捡剩,这“偏心头名”的套路,为的是家族出个能撑门面的霸主。

如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整得挺像样,天地空监控网罩着,虎妈带崽溜达再不怕偷猎的。巡护员老梁说得实在:“咱把林子护瓷实了,虎娃子才乐意安家”。

您要是在长白山瞅见带崽母虎,千万憋住拍照的瘾头,母虎护犊子的劲儿上来,吉普车都敢挠。

老虎啃崽不是丧心病狂,是百万年进化淬炼出的生存智慧。淘汰病弱、保全血脉,这才是丛林王者的生存真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