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跑B10看新势力的出海新策略 性价比杀手能否征服全球市场?
放大看
当丰田铂智3X以13.98万元的权益后价格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的门槛再砍低了一节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仅仅过了四天,零跑B10就以12.98万元的预售价让一众合资品牌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性价比杀手”。而零跑B10的目标不仅是品牌在国内谋求销量增长,更是意在全球市场让丰田等传统品牌一众心头一惊:“坏了,这下真冲我来了”。
放大看
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价格优势成为胜负的关键,而消费者对智能化和实用性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对于零跑这一新兴品牌而言,B10能否在群雄逐鹿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兑现其全球化愿景?新势力的出海究竟有着什么新的策略?下面我们不妨从产品力、市场策略及潜在挑战三个维度展详细聊聊。
产品力:技术深度与细节的硬核较量
放大看
放大看
零跑B10的产品实力是其市场竞争的基石,该车基于LEAP 3.5技术架构打造,其智驾系统配备多达28个感知硬件(包括1个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10个高清摄像头)和高通8650智驾芯片,算力高达254TOPS,支持L2+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能实现高速路段的自动超车、车道保持,以及城市环境下自动变道、红绿灯识别和行人避让。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达200米,配合高精地图和实时路况数据,能有效应对施工或拥堵复杂等场景,这在10-15万元价格段几乎是“降维打击”。
放大看
放大看
而动力方面,零跑B10提供132kW和160kW两种单电机选择,分别对应510km和600km以上的CLTC续航里程,采用CTC(Cell-to-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磷酸铁锂电池与车身结构深度融合,不仅降低了约15%的整车重量,还提升了刚性和空间利用率。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经过极寒测试验证,在-20℃环境下仍能保持90%以上的放电效率,充电性能同样出色(30分钟从30%充至80%)。至于智能座舱,零跑B10搭载高通8295芯片,集成通义千问与DeepSeek双AI大模型,支持多轮对话、语义理解和个性化推荐,流畅度和智能化体验在同级中处于领先位置。
放大看
放大看
当然,设计与驾驶体验也进一步强化了零跑B10的竞争力,其延续零跑家族简洁的科技风格,贯穿式LED灯组与隐藏式门把手营造出流畅而现代的视觉效果,车身尺寸(长4610mm、宽1900mm、高1680mm)紧凑而不失大气,风阻系数低至0.27Cd,七种车身配色精准迎合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零跑B10内饰采用环抱式布局,配备14.6英寸2.5K中控屏和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界面支持自定义主题和多点触控,搭配全景天窗和NVH优化(怠速噪音低至38分贝),提升了舒适性和科技感。
放大看
而作为全球化车型,零跑B10在设计和性能上也深度适配了国际市场需求,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玛莎拉蒂团队联合完成的底盘调校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经过冰雪路面测试和麋鹿测试(成绩82km/h)的双重验证,悬挂系统在过弯时能有效抑制侧倾,减震器调校偏向欧式硬朗风格,既能过滤城市道路的细碎颠簸,也能在高速行驶时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同时,零跑B10在驾驶质感上更接近欧洲市场的偏好,车身尺寸和转弯半径(5.4米)经过优化,适合欧洲城市狭窄的街道和紧凑的停车位。此外,电池系统符合欧盟REACH法规和碳足迹要求,选用磷酸铁锂电池兼顾安全性和成本,支持800V高压快充架构(未来可升级),适配欧洲发达的充电网络。
放大看
通过以上种种不难看出,零跑B10从研发之初就瞄准了全球化标准,不过“超配”策略也推高了研发和生产成本,零跑需要在低价定位与技术投入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可能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
市场策略:走量与全球化的双重使命
放大看
零跑B10的市场定位聚焦于通过高性价比推动销量增长,特别是在零跑C系列产品阵容更加聚焦于15万以上细分市场的当下,B系列的推出旨在填补10-15万元价格段的空白,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而与定位更高的C系列相比,零跑B10也面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其吸引力在预售阶段已初露锋芒——预售48小时订单超3.1万辆,其中多数选择了激光雷达智驾版。这反映了消费者对高配低价的青睐,若上市后起售价能下探至10万元以内,如市场传言所示,其在国内市场的爆发力将不容小觑,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和年轻用户群体中。
放大看
当然也如前文所说,全球化战略是零跑B10更深远的使命。零跑计划在2025年将其推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成为国际化布局的核心支撑。Stellantis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旗下拥有标致、雪铁龙、菲亚特等品牌,其在欧洲市场的渠道网络覆盖超过30个国家,经销商数量超5000家,为B10提供了现成的销售通路。2023年,Stellantis以15亿美元收购零跑20%股份,双方约定在欧洲市场联合推广零跑车型,B10预计通过Stellantis的工厂(如意大利或波兰的现有产线)实现本地化组装,以规避高达20%-30%的欧盟关税。
放大看
此外,Stellantis在电动化领域的经验(如标致e-208的电池优化和Jeep Avenger的紧凑型设计)也可能为B10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适配性。例如,Stellantis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优化B10的低温性能,符合北欧市场的需求;其本地化供应链还能降低零跑的物流成本。然而,合作的深度和执行效果存疑。若Stellantis全力投入,B10可能迅速占据欧洲紧凑型SUV市场的份额,甚至与大众ID.3、现代Ioniq 5等正面竞争;但若仅将其作为补充性产品,零跑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自建售后网络和品牌推广,成本压力将显著增加。
放大看
市场策略还需平衡国内与海外的双重需求。在国内,低价策略虽能刺激销量,但可能导致利润压缩,与比亚迪的价格战风险加剧;在欧洲,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价值和售后保障,低价可能被误解为低质,零跑需通过差异化营销(如强调智驾和驾驶质感)提升溢价能力。全球化布局的成败,将直接决定B10的市场天花板。
挑战与风险:内外压力下的多重考验
B10面临的国内挑战来自10-15万元纯电SUV市场的激烈竞争。比亚迪元PLUS凭借供应链整合和品牌效应稳坐销量前列,广汽埃安AION Y则以成熟口碑吸引用户。零跑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截至2024年,其4S店和交付中心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市场的渗透不足。此外,其智能化硬件虽领先,但软件生态的完善度(如智驾误判率和OTA更新频率)尚未达到特斯拉或小鹏的水平,若交付后体验不佳,可能削弱口碑。
放大看
海外市场的风险更为复杂。欧洲消费者对零跑品牌认知度近乎为零,B10需从零开始建立信任,这需要巨额营销投入和时间沉淀。政策壁垒如欧盟的电池回收法规和碳排放标准,可能要求零跑调整供应链或增加成本。与Stellantis的合0作虽是优势,但整合风险不容忽视——若双方在市场策略或利润分配上出现分歧,B10可能沦为边缘产品。此外,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如芯片短缺或锂价波动)也可能推高成本,削弱其性价比优势。
放大看
品牌定位是更深层次的挑战。零跑目前被视为“性价比选手”,而非技术引领者。要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需摆脱低端标签,提升品牌溢价,这要求产品力与营销能力的双重突破。内外压力下,B10的成败将是对零跑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验。
说在最后:
综合来看,零跑B10既是国内市场的性价比杀手,也是新势力品牌出海战略的一个缩影:其产品力在10-15万元区间内凭借智驾硬件和驾驶质感占据优势,高性价比定位使其在国内具备爆款潜力,尤其能吸引追求科技感的年轻消费者。全球化战略则通过与Stellantis的深度合作,为其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不仅降低了自建渠道的成本,还借助传统车企的资源加速了本地化进程。
放大看
可以说,零跑B10展现了新势力品牌出海的新策略:以技术性价比为核心,联合国际巨头弥补短板,逐步从低价走量向品牌溢价过渡。短期内,其国内销量表现将是关键,若能借上市之势站稳脚跟,将为全球化积累资金和信心;长期看,欧洲市场的成败将决定其战略上限。若B10能在国内外双线开花,零跑不仅可能跻身新势力头部阵营,还将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探索提供新范本。#零跑B10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