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车市红点

车市红点

资深媒体人,原凤凰汽车总编辑.

ta的内容1万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燃油车发起反击:吉利新车低至4万级,上汽大众燃油SUV推终身质保

2025-04-10 10:15
1.4万

虽然受新能源车降价潮和技术战的多重刺激,3月份国内燃油车市场份额年内首次下滑至50%以下,占有率仅45.9%,但向激烈的市场竞争,燃油车也没有坐以待毙。

为了刺激燃油车市场的增长,继“一口价”热潮之后,近段时间以来,多家燃油车企再度出手,持续加码优惠政策。

其中,上汽大众月初宣布,面向旗下所有燃油SUV推出整车终身质保的政策。吉利汽车进一步加大了4月份优惠政策,综合补贴至高达到5.3万元。在这一波优惠政策的推动下,第四代帝豪的价格已经来到了4万级别。

放大看

终端市场方面,多款燃油车的价格也几乎创下了历史新低。有媒体报道,宝马5系部分地区的市场价格已跌破29万。除此之外,奥迪A6L、奔驰GLC等传统豪华品牌的热门车型,终端优惠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

除了加码终端优惠,积极推出“一口价”之外,为了提升燃油车产品的竞争力,上汽大众已经引入了第五代EA888发动机,而就在近日,长安汽车也基于500Bar新蓝鲸发动机进一步丰富了燃油产品选择,一口气推出了2025款第三代CS55PLUS、2025款第三代逸动、2025款第二代UNI-V三款产品。

竞争压力加剧,燃油车需求“缩水”

虽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内燃油车市场开始反弹,市场份额有所回涨,但客观来说,在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增长之下,燃油车市场目前的竞争处境依旧不容乐观。3月份,新能源市场占有率再度超过了50%,而燃油车份额已不足46%。

放大看

早在去年,业界有声音预测,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长,今年燃油车、纯电动车,以及新能源混动车还很有可能朝着3:3:4的格局演进。而就在此前,乘联分会也曾预测分析,2025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有望达到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57%。

照此估算,也就是说,今年燃油乘用车的产销规模或将缩水至1000万台左右。要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燃油车市场的产能已经超过3000万辆。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是新建产能,有数据统计,油电转化也仅仅只消化了200-300万台左右的燃油车产能。

这也就是说,在此起彼伏的市场价格战影响下,大部分燃油车企不仅将面临着价格战带来的利润下滑压力,而且还将面临者产能过剩的挑战。

放大看

去年,东风日产、本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等车企就已经先后关闭了在华工厂,进行了减产。今年年初,经历了四次流拍的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再次挂牌拍卖。今年2月份,上汽通用关闭了位于辽宁沈阳的北盛工厂。

另外,今年以来,包括日产GT-R、马自达6、福特福克斯、奔驰A级、捷豹F-Type等多款经典燃油车也在今年宣布了停产计划。基于燃油车企目前的竞争压力,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曾直言道,“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部分企业已停产或倒闭。”

价格战、技术战“多管齐下”,燃油车企开启自救

为了刺激销量的增长,燃油车企们也在不断围绕价格战、技术战以及产品战等维度开展“自救”行动。

为了在混乱的市场价格战中稳定消费信心,避免经销商终端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价格竞争力,继上汽通用以及上汽大众之后,今年以来,包括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等多家在华合资车企,以及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车企也纷纷加入了“一口价”阵营。上汽通用别克更是在此前全面启动了品牌“一口价”模式。

放大看

除了积极推出“一口价”之外,在技术层面,部分燃油车企也喊出了“油电同智”。3月初,一汽-大众发布了燃油车智驾路线图。

一汽-大众将燃油车智驾路线分为了“三步走”。第一步是普及燃油车覆盖全国95%高速和90%城市路段的核心高阶智驾。第二部是在今年三季度实现燃油车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车,覆盖95%城市场景和100%的高速场景。2026年,一汽-大众将正式进入智驾3.0时代,实现全国高速路段和城市路段100%全覆盖。

自主车企方面,奇瑞此前也宣布将全品牌搭载“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奇瑞将推出30款搭载“猎鹰智驾”的车型,其中就包括燃油车。

放大看

除了智能技术的“平权”,在核心技术上,为了刺激销量,上汽大众还在今年引入了第五代EA888发动机。在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与DQ501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组成的黄金动力、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以及整车终身质保的政策支持下,上汽大众途昂Pro已经完成上市。

根据上汽大众数据,在途昂Pro的刺激下,3月份途昂家族累计达成订单6500辆,环比提升了165%。

红点观察:

综合来看,面向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燃油车企们也并未坐以待毙。不过,市场“蛋糕”越来越小,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燃油车市场马太效应也将持续加剧,分化将越发明显。要想突围取胜,对于燃油车企们而言,无论是价格战,还是技术战,显然缺一不可。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资讯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