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去哪儿了?一场绿色解密之旅,探索回收拆解新模式!
在我国,报废汽车的处理问题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的前两个月,以旧换新政策的助力下,全国报废汽车数量已超过107万辆。那么,这些退役的旧车究竟去向何处?人民日报记者李蕊带领大家深入探访了旧车回收拆解的全过程,揭开其背后的绿色循环链条。
随着政策的推动,许多车主选择了报废更新旧车。山东济南的一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成为了我们观察这一过程的绝佳窗口。车主林先生在陪伴了十年的旧车准备报废时,他并不知道,这辆车将经历怎样的转身前行。
在进入回收流程之前,严谨的查验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车内物品,并秤重以确定旧车的基础回收价格。像林先生的银灰色轿车,重约1.5吨,依照市场废钢单价的计算,得出的基础价格大约在3000元。在通过各项审查后,旧车便正式迈入拆解旅程。
拆解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体现出精细化管理。在新实施的规定下,虽然废弃车辆需要在主要结构上毁形,但这并不限制可回收的零部件利用。新规允许保留更多可利用的配件,从而最大化资源的回收价值,做到“吃干榨净”。例如,林先生的车被评为A类,其配件如轮毂和车门被单独拆下,保存成为“精品回用件”,供后续使用。
在拆解车间,除了废钢铝锭,车中许多原本可能被忽略的细节也开始展现价值。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拆卸的胶条,将被回收利用于橡胶颗粒的生产。整个流程确保了每一部分的价值都得到了最大化体现。
在现今绿色经济大势下,济南市的报废车回收行业还建立起了完整的供需链条,从回收、拆解、再制造到最终销售,环环相扣,为再生资源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随着政策的推动,回收企业也逐渐获得了稳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临时的补贴。王邦跃介绍,2024年预计回收车辆将达10952辆,相比2023年翻了番。再生资源的利用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更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整篇报道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报废车退役后的去向,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个绿色循环体系是如何通过科技与新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让汽车产业走向更加环保的未来。这样的发展,也让消费者在以旧换新时能更有获得感,让旧车更具价值感。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