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蹋青云君欲忙 春天的酒还是得喝相聚时光难得

赠梦得

白居易

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

渐觉咏诗犹老丑,岂宜凭酒更粗狂。

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

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两三场。

白居易的《赠梦得》以简淡笔触勾勒出晚年心境的复杂褶皱,既是对友人的温情慰藉,也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切自省。结合白居易和刘禹锡(梦得)的生平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和主题。诗的第一句“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这里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似乎诗人不再过多考虑俗事,只是悠闲地倚着屏风晒太阳。可能反映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希望远离官场纷扰。

接下来的“渐觉咏诗犹老丑,岂宜凭酒更粗狂。”这里有点自嘲,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诗歌创作显得老态,不适合再饮酒狂放。这可能与他当时的身体或心理状态有关,也可能反映了他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第三联“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这里对比了自己和朋友刘禹锡的不同处境。白居易已经满头白发,想要退休,而刘禹锡(君)却还在仕途上忙碌。这体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可能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两三场。”这里提到春天还在,两人可以在花前醉饮几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当下时光的把握。可能是在劝慰彼此,珍惜剩下的相聚时光。

考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晚年时两人交往密切,常有诗歌唱和。这首诗可能写于两人晚年,白居易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友情的珍视。刘禹锡此时可能仍在官场,而白居易则希望归隐,所以诗中既有自嘲也有对友人的理解。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此诗:

一、生命镜像的并置书写

"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构成极具张力的生命图景。诗人以"白发"与"青云"形成色彩与空间的双重对照:自身如霜雪垂落的银丝定格在暮年坐标,而友人刘禹锡(梦得)的宦途却如青云直上。这种并置并非简单的对比,而是中唐士人群体命运的缩影——有人选择在庙堂高处行走,有人甘愿退回江湖之远。

二、诗酒意象的反向解构

诗人对传统的"诗酒风流"进行了祛魅处理。"渐觉咏诗犹老丑"以自嘲口吻消解了诗歌的神圣性,将创作还原为衰老躯体的自然产物;"岂宜凭酒更粗狂"则刺破了酒意入喉后的狂放幻象,展现出清醒的克制。这种解构背后,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渴望。

三、时间褶皱中的情感褶皱

"只有今春相伴在"看似洒脱,实则暗含时间焦虑。当意识到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花前剩醉两三场"的"剩"字骤然刺破表面的达观。这种看似及时行乐的邀约,实则是用确定的欢聚来对抗无常的流逝,在春光的褶皱里藏匿着对生命终局的温柔抵抗。

此诗如一幅水墨淋漓的写意画,在枯笔飞白处藏着深沉的生命叩问。白居易以退为进,用看似消极的"不思量"守护着精神家园的完整,在友情的镜像中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终极确认。这种超越进取与退隐二元对立的智慧,恰是白居易晚年思想的精髓所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