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坚强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坚强。”在中国近代史上那一场驱逐侵略者的伟大战争中,无数的英雄人民为救亡民族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拿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以力挽狂澜之势拯救了国家。
百岁老红军秦光在抗日战场上身负重伤,他躺在地上无法动弹,最后拿出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才让包围他的两个伪军放了他一马。
第一次的致命威胁
1941年,日军开始了大规模地绞杀,鲁西军区整日笼罩在被扫荡的阴影下,秦光所在的军区特务营很快也跟一队日军正面相遇,战斗从早到晚,八路军从原本的130多人锐减到20来人。日军为了加快结束战斗,放出了毒气,大部分战士都昏迷不醒,只有秦光等四人还能勉强维持神志。
趁着暮色,秦光建议抓住机会突围,但还是在胡同口与日军碰面,秦光打起精神击毙了一个敌人,但日军故技重施,投下了毒气弹,等他们清醒时,已经是在日军的刺刀下了。
日军少将本指望着从他们口中拷问出指挥官杨勇的下落,但却受到强烈的反抗,恼羞成怒的日军将20多个受伤的战士分批押往村子里的麦地进行残酷的屠杀,秦光属于最后一批。
看着前面一个个倒下的战友,秦光的内心愤怒得如火烧,他不甘心就这样软绵绵地死在敌人的刀下,当日军推着他走到了一片开阔地后,秦光突然大喊:“同志们快跑!”还有活动能力的战士奋力挣脱日军的束缚,分散开来,日军向四周毫无目标地射击。
秦光想要去救受伤的排长,可不过跑了十来米,就被一颗子弹贯穿了左肩,混乱之中,又被穿透的肺部,秦光倒地不起。挣扎下又被脖子又被日军击中,最终昏死了过去。当他清醒时,已经是深夜了,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完好,想到死不瞑目的战友,秦光悲从中来。
远处还能听到日军汽车的轰鸣,他摇摇晃晃想要报仇,结果被老乡发现,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秦光从鬼门关里抢回了一条命。这时候的秦光才24岁,当兵11年。战后,秦光被军队里称为“活烈士”,《新华日报》特别发表了他的文章《我还未死》,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抗日生生不息的力量。
再遇险情
好不容易逃过一劫,秦光却很快又陷入了危机,那时候他在马颊河任支队政委。支队为了任务需要,一路转移到了冠县东北部的张柳召村,天不过蒙蒙亮,东方的哨兵就发现了敌情。火力充足的日军远远地向村寨开炮,将围墙炸开了很大一个缺口,意图从缺口处展开进攻,但还是被八路军压制。
但狡猾的日军早有准备,村南方向也开始了与敌人的交火,日军每隔十几米就以太阳旗为标志,逐步向八路军保卫,里里外外像个水泄不通的铁桶。支队队长与政委秦光住处遥远,秦光就只能和参谋长分析敌情,根据情报,日军在冠县投放的兵力并不多,且一直都未收到有增援的消息。
几个干部一合计,争取在敌人形成最终的包围圈之前,从西南方向突围,一个中队负责掩护,其余人快速撤离。秦光就率领着二中队沿着西南处的战壕向南潜当他们前进到村寨的三四百米处时,东南方和南面十字路口的日军就警觉地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展开了围堵。
秦光为了避免与日军正面碰撞,增加平白的损耗,只能下令原地不动,最后决定分散突围以减少伤亡。参谋长率领着其余部下向西南转移,秦光继续从南突围,为了冲垮啊敌人的阻击,队伍加快了行军速度。
秦光昂首挺立指挥战斗,丝毫不惧敌人纷飞的枪炮,眼看着危险迫在眉睫,还是支队长高玉山一把拉下了他,趴倒在沟壕里。二队副队长王左英带着六个人跳出沟壕,不过十几米就被日军击中,秦光的警卫员为了救人也被击倒,秦光目眦欲裂,抓过两枚手榴弹就开始了冲锋。
逃过一劫
当他幸运地疾驰到了敌人前方30米时,投出了第一颗手榴弹,但第二颗还没来得及脱手,就被子弹击中了腰部,秦光剧痛中摔倒在地,这已经是他加入红军以来第十次负伤。借助烟尘的掩护,其余战士借机冲出了包围圈,敌人的子弹就从耳边擦过。
秦光躺在地上,疼痛让他意识更加清醒,他能感觉到,子弹并没有穿透他的肋骨,那就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秦光便躺着装死。日伪军在放走了一批八路军后,开始清扫战场,收捡武器弹药,对不能动弹的伤员补刀,以确保没有活口。
秦光闭着眼,感觉到旁边窸窸窣窣地响,有伪军摸到了他身边,伪军从秦光口袋里摸出一张手帕,一下子惊动了他,伪军惊讶地发现秦光还没死。另一个伪军听见了凑过来看,推测出秦光是个八路军干部。
事已至此,秦光真是觉得天要亡他,悲愤地睁开眼准备作最后的斗争,喊了一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两个伪军顿时愣住了,高高扬起的刺刀始终没有落下来。两名伪军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躺着别动,放了他。
年轻的伪军还替秦光打掩护,骗走了前来查看的日军,他们拿着缴获的战利品,转头向日军邀功去了,秦光算是被放过一马。直到日军走远,秦光才敢动弹,这片战场上一共牺牲了63名战士,只有他被两个伪军放过,幸免于难。
后来秦光被群众送往封锁线边驻扎的红军部队,他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秦光手术时十几块弹片被缝合在了腰里,至死都没能去除,他的身上留下了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见证。
在中日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一次完完全全的反侵略斗争,成为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血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受的屈辱。
而反抗的动力正是来源于像秦光一样沐浴着炮火的战士们,他身负重伤,却因为两名伪军尚有恻隐之心,幸运地逃出,留下满身的伤和一条命,但更多的人是牺牲在了沙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