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社会何模样?寒酸的官员,妻子光脚没鞋穿,奴隶戴铁链干活

老照片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讲述晚清人文历史,记录一个真实的中国近代史。如今的清宫剧一个接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可是电视剧毕竟不够真实,掺杂着现代化元素。本期为大家搜集整理几张百年前社会老照片,通过给它们一一上色使得其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带大家直观领略当时的社会百态。

三岁的溥仪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这时候的清王朝就像是一个烫手山芋,不管是谁继承帝位都注定要亲眼看着大清王朝灭亡。

三岁的溥仪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许慈禧早就盘算着选一个小皇帝继承帝位,自己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没想到突然驾崩了。上图是26岁的醇亲王抱着1岁的小儿子溥杰,站着的是刚刚2岁的溥仪。

寒酸的官员

溥仪当选皇帝之际,正是大清王朝灭亡的前夕,国家外部四面受敌,国内天灾不断,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灾民遍野。就连地方父母官都是一副寒酸模样,镜头里的县太爷身体瘦弱干枯,一旁的妻子都没有鞋子穿,要不是身上那身官服还以为是老乞丐。

贫穷的男子

当时的农村普遍是茅草屋,可不是我们清宫剧中经常看到的砖瓦房,既挡不了寒风也遮不了大雨。

镜头里一位光着膀子的男子正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因为家庭贫困孩子到现在都没有一件合身的衣服。

街头小吃摊

在街头摆小摊的商贩生活条件要好一些,他们每日挑着担子早出晚归,挣得一份辛苦钱。

街头小点心

画面中两个光着膀子的男子将点心用牛皮纸包好,看上去生意还不错。

街头西瓜摊

画面中大西瓜已经切成好几份,可惜很少有顾客光顾。

木匠吃午饭

木匠的生活也不好过,老百姓早已入不敷出,再加上居无定所,基本没有人打造家具。为了能养家糊口,他们往往三五结伴去到外乡干活,常常几个月回不到家。

镜头里的木匠正在吃午饭,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大米饭和馒头,而是甘薯就咸菜。

街头卖书

画面中的老者正在将手里的书推销给身后的年轻人,尽管年轻人肩上挂着一串铜钱,可他绝对不会在书籍上花费一个铜子。

卑微的奴隶

晚清时期西藏地区,依旧是奴隶制度。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在这里,95%的奴隶为5%的奴隶主服务,他们的生命如同草芥,可以随意被奴隶主处置,平时干活的也要带着几十斤重的枷锁。镜头里的奴隶骨瘦如柴,双眼无助地望向远方。

直到1959年,西藏地区被解放,奴隶制才被废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