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功能将被禁用,新能源汽车智驾该冷静下来了
当舆论达到鼎沸,行业对智驾的监管也猛然收紧。
4月1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对智能驾驶、OTA、汽车审查和整改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放大看
在官方这份公告发布半小时之前,一张没有署名、透露了更详细会议信息的微信聊天截图就已经开始在多个社群流传。根据截图的信息推测,大概率是参会某家车企(19家车企之一)的一线人员给后方传递的第一时间会议总结。
流传的微信聊天截图放大看
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向“收紧智驾能力的宣传”、“规范智驾能力的使用”、“严管智驾功能的部署和风险”,各种细则除重之后合计12条,严厉和细致的程度前所未有:
第一是收紧智驾功能的宣传。宣传中禁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名词,以“智驾等级+辅助驾驶”进行描述(例如L2级辅助驾驶);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突出驾驶员必须有所控制,由人最终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第二是规范智驾能力的使用。比如,敦促厂商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使用驾驶辅助必须对人脸ID进行识别(所有用户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告知才可以使用驾驶辅助);在驾驶辅助状态下,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不再受理不能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例如 “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
第三是严管智驾功能的部署和风险。收紧企业OTA的审查,要求企业降低OTA的频次,单次OTA必须验证充分再上车。如果发生需要紧急OTA的情况,车企需要走召回和停产流程,新的OTA需求由市场监督总局审批通过后才可以部署(消除车企因为可以频繁OTA而部署不成熟版本的可能性);不允许各种名义的“公测”,无论是多少用户参与(哪怕只有千人),也需要和完整版本一样公告流程。
究竟后续监管还会如何进一步细化,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对于主打智驾的新势力车企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对华为、小鹏、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来说,那些曾经进入到智驾第一梯队的车企,少了一个舆论宣传的亮点,进而回归到汽车产品的本质,利好智驾能力不强,对智驾持谨慎态度的传统车企。
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汽车领域干货。
http://www.cheegu.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