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讲过,看《史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嬴政真正的父亲,只有赵姬知道,吕不韦被骗了一辈子。这一节我们讲刘邦的看家本领—收买人心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又或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时候的开国皇帝,没有一个在赢得民意这方面是弱的,今天我们单聊比较出名的汉高祖刘邦,用一个最经典的例子说明他的看家本领,收买人心是怎么做的。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话说当年,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刚入咸阳,就去做群众工作,对他们说:“乡亲们,你们苦于秦法太久了!我和诸侯们约定过,第一个入关中的人在关中称王,我理当在关中称王。和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杀人抵命,伤人或者偷盗抵罪。我把秦法都废除了,大家都不用跑,就在此地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给大家除灭暴秦,不是来侵犯大家的,别害怕”。
好家伙,刘邦这一段宣言,先肯定了自己称王的正当性,又约法三章申明了规矩,避免发生暴动,然后安抚老百姓,不要跑,不要怕,我们的军队是来解救老百姓的,不是来侵犯的。而且这样一种面向所有百姓的宣言,本身也是在巩固自己先入关中这件事在百姓心中的印象,把这个名分坐实了,避免以后有人不认账。
接下来还有最精彩的一段。
秦国的百姓听说了这段宣言以后非常高兴,就带着各种物资去犒劳刘邦,刘邦又推辞不接受,说:“军队的粮食足够,不缺东西,不想劳民伤财”,百姓们一听就更高兴了,唯恐刘邦不来当他们的大王。
这句话简直是妙到了极点,把刘邦的形象也塑造到了极点,一番表演宣誓,就把老百姓哄成自己的铁杆子民了,确实是仁主的风范啊。
与之相比,项羽晚一步到咸阳,一到就开始杀人放火,抢夺财物,惊扰百姓,动辄屠城活埋。老百姓怎么可能喜欢项羽当王呢,最后项羽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伯,老伯给他指的路都是故意指个错路。民心向背,涛涛民意,就算项羽武力能力再强也抵挡不了,所以堂堂西楚霸王最后还是败在了刘邦手里,其实败在了刘邦背后的民心里。
看到这里,大家还有自己的看法可以留在下方评论区,您的意见对我非常珍贵!
如果大家平时没有时间静下来读史又想学知识补充自己,可以点一点关注,这里是经筵说史,文化领域创作者,专注为您科普历史文化。
本文由经筵说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