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截至12月14日10:00:00,我国在多哈亚运会上已经获得了147枚金牌,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从这些数字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举国体制在猎获金牌上是有成效的,但这种成效来源于巨大的资金投入…[详细] |
|
|
中国用于“金牌”体育的投入如果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话,占个人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日本,大约为15倍左右,就是比印度也要高出近5倍,如果与占中国总人口60%多的农民相比的话,这个数字还会更高。我们对于象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奢侈消费的追求远远超过了比我们更有能力的象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详细] |
|
|
2004年一篇报道称: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体育类学院和学校多达1782所,学生有18万5千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训练中心加起来有近二万名专业运动员。这些人的最终目的当然就是在国际大赛,尤其是在奥运会争金夺银,实现“奥运战略”;
举国体制投资额相当巨大,雅典奥运会结束以后,有人算了,中国队的每一块金牌成本高达七八亿元人民币…[详细][评论] |
|
如果我们在“金牌”体育事业上的投入降低到人均负担与日本相当的水平,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至少应减少到现在的十五分之一,甚至比这还要少…[详细][评论] |
|
|
我查了下有关的资料是这样的解释的:“举国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概括。后来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详细] |
|
|
|
正方
|
|
反方 |
正方:需要,正是因为举国体制,我国体育事业才会飞速攀升!为完成好2008年奥运会的参赛任务,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举国体制。 |
反方:不需要,“举国体制”只为金牌!我国的体育事业早应该回归到体育本身上来,也就是为全民尤其是底层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体育。
|
|
|
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体育体制除了在行政和市场间挣扎的足球外,其他方面与20多年前甚至50多年前并无二致…[详细][评论] |
|
|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来临,举国体制在奥运的名义下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在中国的体育界,围绕着体育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形成了一个体育官员、获奖运动员及其教练,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利益链条。正是这群举国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阻碍了中国体育从金牌体育到群众体育的转变…[详细] |
|
|
虚荣的举国体制不仅远离社会大众的健康需要,而且剥夺了大多数底层民众子女体育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当中的体育天才被埋没,也使许多运动员缺乏真正的体育精神;
更严重的是,中国体育的一些劣根性,当被奥运“为国争光”的荣耀遮掩着的时候,是不被看作什么恶劣品质的。比如乒乓球国际比赛中的让球…[详细][评论] |
|
要改革体育体制、推进全民体育,改变对体育的认知,使体育真正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工作的难度不会小于对奥运会的准备。但我们已无退路。举国体制不死,真实的竞技体育就不可能回归…[详细][评论] |
|
|
像网球,早年曾有胡娜滞美不归而“叛国”,像国球,曾有何智丽功成东嫁,像篮球,有王郅治这样曾经是中国篮球的骄傲,现在成了中国篮坛最深的创伤。
很多例子已经证明,在有些运动项目中,举国体制下的管理机制是不必要的,比如丁俊晖,比如袁梦,比如一些漂泊海外的老迈国球选手…[详细] |
盘点十运会,在创造历届全运会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同时,也几乎囊括了时下体育圈的丑态———黑哨、偏哨、斗殴、假赛、下跪、内定冠军、兴奋剂……
反思全运会体育精神的沦丧,固然有运动员个人体育道德和体育修养不高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现在仍然奉行的惟奥运金牌是举的举国体制,中国竞技体育走向市侩化…[详细] |
1 中国 金牌:147
2 韩国 金牌:51
3 日本 金牌:49
4 哈萨克斯坦 金牌:21
5 泰国 金牌:12
6 伊朗 金牌:10
7 印度 金牌:9
8 中国台北 金牌:9
9 乌兹别克斯坦 金牌:8
10 卡塔尔 金牌:8
(截至12月14日15:00:00)…[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