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和教育界,我是对当前的高考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质疑最多的人,唯分数论、高分低能是我整天挂在嘴边批判的。亲历郭肖霞事件给我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使我沉痛地自我反思。考试成绩的确是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但它不参杂主观因素;
复试现场中没有任何人告知发现问题,复试结束后也未告知成绩欠佳(许多大学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说情、做手脚,都尽可能早地将成绩告知本人)。复试面试是以本校出题、现场出题和现场应对为主,对考生的评价也是以主观评价为主,可藏猫腻较多…[详细]
在物欲横行、浮躁浅薄、诚信缺失的社会状态下,有什么办法能避开人情面子真实公正地反映出考生的成绩呢?我们只能选择不能全面反映考生能力的考试——在分数面前再没有官员和平民之分,再没有富裕和贫穷之分,再没有诚实和奸猾之分…[详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面试这样的“印象分”是非常主观的,高校通过这种方式招生,会不会产生一种“获得者获得”效应:特权者更加“特权”,招生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会名正言顺地从私下走上台面;
以面试为主招生有利于选拔人才,但也容易产生腐败。面试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复旦规定每个教授15分钟,很难全面了解一名学生的整体情况。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第一印象不错,事后才发觉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详细]
“高招由学校说了算”难推广,我国现有的高教资源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仍然稀缺。对于面试直录,很多人会本能地产生不信任感,这就需要建立强大的监督机制,这比探索一种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更重要…[详细]
要改变教育现状,必须从体制上来改,而不能只能形式上做做样子,这不叫改革,这是利用改革的名义为权力掌控者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最后受害的还是广大百姓家的子女,而学生为陪着那些一定能被面试过关的学生还得付出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在,空飞要花钱,艺术合格也要花人情钱,凡须什么面试或特殊考试的都成了考钱考人事关系,真正靠能力的有几人呢?当然,不能一个没有,譬如考个第一第二的,怎么也得拿两个做做幌子。可以说,面试是个相当灵活的考试机制,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详细]
报名者要经过一次统一测试,已经淘汰近3/4,应该说门槛已经不低了。170位考官由不同专业、系所,包括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组成,入选者经过培训,并都签字遵守口试纪律,发现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考生要主动回避,为此还安排20名后备考官;
每一考生五位考官来自不同单位,临时组合,考试时单独进行,个别评分投票。考生与考官的组合是当天在公证监督下抽签确定的,事先谁也无法知道。口试全过程都有录音,必要时可进行复核。最后一道防线,考生必须在全国统一招考时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详细]
几所高校对面试的精密安排,体现在体制保障,程序设计,还有技术保证,有的甚至拿出了名誉做担保,总之是竭力让人信服面试录取的公平。其实要彻底打消人们的疑虑很难。对面试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大环境”的不信任:那就是常见的录取腐败…[详细]
英国:牛津剑桥爱出刁钻题目 在英国,面试结果是能否录取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尤其是当学生有着相同的笔试成绩时,面试通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流行自我推荐方式 目前,日本的私立大学大约50%%都是通过高中推荐并面试、自我推荐等方式入学。面试没有固定的模式,气氛比较轻松;
加拿大:语言能力很重要 面试一般由任课教授主持,时间不超过30分钟。问题很简单,主要衡量考生是否胜任未来专业学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