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点击今日

搜狐首页 >> 新闻中心 >> 点击今日: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排行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日月谈 | 地方 | 在线阅读 | 访谈 | 专题 | 图吧 | 论坛 | 文字版 | 导航 | RSS | 直通车 | 滚动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编者按]“自由知识分子”王小波逝世整整十年。他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我们的经济思维离诗意生活越来越远的时候,他首先拥有了自己的诗意世界。直至现在,走在他身后的人们依然认为,王小波说过的常识有必要一说再说…[详细][天上的黄金时代]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你喜欢他的故事吗?
 “你知道吗,郊外的一条大路认得我呢……那时候这条路上就走来一个虎头虎脑、傻乎乎的孩子,他长得就像我给你那张相片上一样。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黑又瘦的少年。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高又瘦又丑的家伙,涣散的要命,出奇的喜欢幻想。后来,再过几十年,他就永远不会走上这条路了。你喜欢他的故事吗?”…[详细]
人原本可以活得这么潇洒……

 1992年9月,正式辞去人民大学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王小波辞职的最直接动因,不是因为觉得学校工作占据了过多时间从而妨碍了他的写作事业,而是因为再也没法忍受一周1-2次的“政治学习” ;

 学者朱学勤说:王小波作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被人们怀念,最值得言说的还不是他的写作,也不是他的风格,而是他的生存方式。其意义则在于,这使得他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普遍存在的人格分裂…[详细]

“王小波性命的结束,给了很多人慧命”……

 在小波生前,压根不知道“王小波”是谁。那时的钟晓勇,正迷恋一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我买了三本,一本送人,一本读,一本准备留着”。而正是那本书,在《百姓·洋人·官》一文中,被王小波讽刺为“吓蛮书”…[详细]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自由主义者”的头衔……
 王小波的作品,在他身后,走进大众视线里。他的书至少被七个出版社争相出版。1998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首次将论述王小波的文章结集,“自由主义者”等头衔,开始与王小波的名字同时出现。“王小波”,就像一种接头暗号,一群人跟一群人因之握上了手…[详细]
一批“王小波门下走狗”……

 2001年春天,一批王小波的追随者以“王小波门下走狗”之名,在“西祠胡同”建立同名讨论版,仅一个月后,预定这个版的网友就超过一千人。他们模仿王小波的文风在网络上发表小说和杂文,胡坚等“80后”作家都曾是其中一员;

 “王小波写的东西并不多,但足够证明我原来生活的形态与脑子是坏的。王小波说的是常识,这并不能降低他的地位,把常识说得好,反而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启蒙,重要的思想,只有当它成为常识时,才更加重要”…[详细]

10年来,“小波效应”似乎还在不断扩大……

 “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十年前,王小波曾经这样期许。十年后,像王小波一样的人也许并不如当年期望的那么多,但至少,一些人已经开始实践王小波所说的“常识”…[详细]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王小波的澄清工作做得很漂亮!
 有人说,10年之后,王小波身上所负载的常识,在今天已经过时了,需要对王小波这个流行符号进行除蔽、除魅。不错,王小波的杂文是在谈常识,不过我们当然也不能指望杂文能做出学术上的建树。而且,当一些至关重要的常识被淹没在种种谬见之中时,让这些常识得到澄清就是很必要的工作了。我要说,王小波的澄清工作做得很漂亮!…[详细]
哪些常识过时了?

 举例说,哪些常识过时了?“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最大的弱势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说不出来的群体”?“思想应该带来乐趣而非恐慌”?“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利,他就已经不战而胜了”?;

 王小波的杂文经常在把他“从沉默中学到的东西”告诉他人。这样学到的东西当然不是学术研究成果,但那种领会很深、叙说很生动的生命体验完全可以起到与学术真理相互印证的作用…[详细]

大部分判断都得依靠清明的常识……

 学者们往往有一种偏见,认为不经过深入研究形成有创意的思想就不值得一说,其实那至多只适用于纯学术领域。在公共事务领域则不然,大部分判断都得依靠清明的常识。有人指鹿为马,未必要研究完偶蹄目动物的种种习性并且有了新发现之后才能发言…[详细]

网友互动区
●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著名作家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77年王小波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相恋,后结合。

 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其后,他的作品盛行于世,他的文体成为无数青年仿效的目标,而他的思维方式亦影响了不少人。主要作品《革命时期的爱情》,《黄金时代》,《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黑铁时代》…[详细]

●搜狐连线采访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教授汪丁丁:我真正用心读他的作品是从知道了他的死开始的。一个人的死,尤其是不适时的死,可以让我们想很多事情,所以“蹈海”是可以“唤醒民众”的。

 ·学者余世存:我没有想到历史以诡异的方式让王小波的声名传播。他以他奇特的人生应了生前寂寞,死后哀荣的老话。颂赞的热烈与他已毫不相干。

 ·作家安意如:王小波是中国最聪明的男人之一!他的思想影响成就了一批人,因为影响太深也摧毁了他们!

 ·传媒人师永刚:他所经历\所创作\所表达的小说乌托邦,正在成为我们接近自己精神记忆、回答自己人心因顿与迷惑的有力证据,这可能是我们所要重新纪念王小波的一个基本立场与理由吧…[详细]

●这十年,未曾停顿思考
怀念“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2007年4月8日,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著名社会学学者李银河在上海举行讲座纪念王小波去世10周年。

 在这个名为“这十年”、持续两个小时的讲演中,李银河女士就自己对情爱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和王小波文学作品中的情爱描写,进行了交叉学科和文化比较式的阐释。

 如果说艺术追求美,科学追求真。小波的描写更倾向于科学,而非艺术,这种倾向双刃剑的影响,一方面写出了肉体的快乐,另一方面又拒绝重艺术美感的情爱语言…[详细]

点击今日
第424期 07-04-09 责编:delay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