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85年,32岁的西南交大摄影员尧茂书听说美国著名激流探险家肯·沃伦将于8月率队来华漂流长江的消息。“征服中国第一大河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尧茂书于是决定首漂长江。6月11日,他西行千里,到达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雪山,独自驾艇向通天河漂去,7月24日进入金沙江段后,触礁身亡…[详细] | |
·80年代:长江漂流与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 |
|
|
尧茂书的遇难,不仅没有冷却长江漂流活动,反而激发了长漂的热潮,随后在1986年,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也开始了漂流,但是代价却同样惨重,队员孔敏、王建军、王振、杨前明和记者万明在这次漂流中遇难。长漂召唤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热情,在那样一个蹊跷的时代环境中,国家、民族被召唤出一种带有超越意义的精神符号…[详细] | | |
|
中国漂流运动开展较晚,漂流之美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知道的,而且因为水利事业的高速发展,许多中国人很快将永远也见识不到自己国家的这种美丽。而坐在办公室里的水利委员会的官员等等,如果他们亲自体验到大河奔流之美,当他们做决策的时候就会考虑得更多…[详细] | | |
美国来的漂流组织者文大川曾为了获得一条河流的漂流许可,递给某市官员1万元现金,却连个正式收据都没有。北京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说开展漂流运动正需要文大川这样的人,帮助他们完善漂流运动的规则和许可制度。[详细] |
此刻,数艘小艇正在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段中流击水,挥桨而下;20余名配备专业器材的队员在青海的夜里,靠岸支起帐篷。媒体的可悲在于当年推波助澜,裹挟民意绑架民间漂流,今天又急于跳出来,用历史证明自己的睿智。[详细] | |
| |
|
1986年6月26日,宋元清随长江科考漂流探险队从长江源头出发,历经了一场比漂流本身更残酷的挑战,最终完成长江漂流。当年,他作为年龄最大的探险队员漂流了全程,整个行程中共有11名队员遇难。[详细] |
漂流(White-water rafting):在漂流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河道两旁自然景观的奥妙与神奇:河道两岸树木参天,两边悬崖惟妙惟肖,峡谷遮天,怪石嶙峋,犹如鬼斧神工之作;同时,你会体会到漂流是人生的缩影:时而险象环生,时而风平浪静,时而让你前进不得,时而令你后退不能。 准备好以下装备:漂流船、救生衣、防水上、背包和水上运动头盔,你就可以开始你的漂流之旅了。[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