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GUIDE 

  编者按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详细]

  改革后的大部制
未来27大部委一览
  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详细]
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11日下午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说明中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详细]
  解读评论
中编办谈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详细]
不设“大金融”符合形势
  “在一个行业里设了4个正部级的机构,在全世界也没有”。这是适应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适应我国金融安全的需要,体现了国家对金融安全的重视。郑新立说,现在实行分业监管,有利于划清责任…[详细]
环保部并非简单升格
  关键是环保机构涉及的职能面很宽,这个领域和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跟各部门都会有关联。在这种情况下,把环保的职能扩展多大或者压缩到多小,都会有边界问题。不停的扩充合并对环保来说并不明智…[详细]
能源局是一种妥协
  中国能源网首席资讯官韩晓平表示,成立能源部将牵涉诸多部门,“国家能源局的设立,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妥协。这是当前局势下,国家采取的求稳过渡方案,今后还是要设置能源部。”…[详细]
  各方观点
中央提推进政府机构改革5意见
  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详细]
大部门制可能带来政府公共管理质的飞跃
  如何构建“大部制”的基本原则已在“十一五”规划有所体现: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详细]
姜恩柱:到2020年实现三“根本转变”
  姜恩柱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到2020年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详细]
随州市委书记:改革没有捷径 更没有退路
  “我们目前的机构设置并非足够精简,该撤并的要继续撤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等,条件成熟的就交给市场运作。”…[详细]
 改革之后:减少10个副部长
  整合模式
“大部制”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开 
  问: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大部制”改革能否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
  答:“大部门”体制下,政府机构实行决策、监督、执行分开,现在很多部门决策监督执行三权合一,许多问题根源于此。[详细]
·大国土部=区划+规划+建设+国土资源
·大农业部=农业+粮食+林业等
·大交通部=交通+铁道+公路+水运+邮政
·大文化部=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旅游+文物等。[详细]
可能会减少10个左右副部长 
  大部委制的合并也将面临一些阻力。“从人员上来看,如果全部完成合并,可能会减少10个左右的副部长,甚至可能会少一个国务委员,这可能会是最大的阻力之一。”毛寿龙分析说,同时还要削减一些权力,因为部委合并肯定是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要剥夺一些人的权利就会有阻力。[详细]
  解读大部制:并非裁撤人员
 “大部门制”的设想,实际上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整合机构。
 精简机构,政府的公共权力在整体收缩,腐败的机会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大部门制”职能的集中不会导致腐败机会增加,客观上反而会促使腐败减少,可以抑制职能权力的滥用。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任建明

>
一部分部门先动起来
 遵照循序渐进原则,此次政体改革将首先“让一部分部门先动起来”。事实上2003年设立商务部,将原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以及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整合组建,可谓此番机构改革先声。[详细]
“大部制改革”是精兵简政的继续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运作的机构,有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办事中增加职能的冲动和膨胀,尽管“精兵简政”自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开始提出和实施,建国以后我们经历了七次行政体制改革,这是第八次,然而“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情况常常发生。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的一次讲话中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详细]
大部制不是单纯精简机构
  需要指出的是,实行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在合并职能、整合机构,而不是撤销职能与精简人员,也就是减机构不减职能、减机构数量而不减人员。相反,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部门还要增加人员和编制,加以充实,改变目前工作负荷过大、人员紧缺的局面。[详细]
与小政府的目标并不冲突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的新领域需要政府管理。过去政府没有这方面的管理功能,现在政府就要配备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引导。
  “小政府,大社会”和大部制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二者都有其特定的范围,不应该简单地等同或者对立。退后一步说,即使在“小政府”内部,也不可能是“一锅粥”,而是要设置必要的部门,各司其职,对社会进行管理或提供服务。即使政府规模较小,内部也需要科学分工。[详细]
  改革原因:“九龙治水”不如“一龙治水”
>
各国国务院组成部门数量
点击查看大图
>
政府管理成本是欧美数十倍
 政出多门对于管理成本的消耗是巨大的,国务院除办公厅外,共有28个内阁部门,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管理成本达到许多西方强国数十倍。[详细]
行政体制改革又有新的收获
  新时期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有“精简-膨胀”的轨迹,然而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进入完善,处于螺旋上升进步的趋势。这次改革将是一个重要的台阶:“大部制”改革如果能够尝试成功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公共服务领域里会因此出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行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详细]
革除部委冗杂之弊
  经过5次改革后,中国依然有国务院组成部委28个,而同样的统计数字,英国、法国都是18个,美国15个,日本则只有1府12省厅。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以及诸如西部开发办、东北振兴办、绿化办、老龄办等一百多个中央议事协调机构。“国外的部长来了,都不知道找哪位部长跟他对口谈,我们的农业部、财政部和人家的同名机构都不对称,而中国的央行跟美联储也不一样。”[详细]
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局面 降低行政成本
  按照大部制的思路调整政府组织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实行大部体制管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沟通难、协调难等方面的问题,改“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或者接近于“一龙治水”,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整合和调整,能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减少机构的数量,减少过多的协调和沟通的环节,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也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改革之踵:更大的权力谁来制约?
改革开放后5次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第四次1998年: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
 第五次2003年:设国资委、银监会,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发改委,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详细]
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制约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为大部制改革的权力监督提供保障。第二,大部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第三,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立。第四,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也至关重要。另外,“大部”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如何设置,权力如何划分?[详细]
实行“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问题。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至关重要。二是党政权力对接问题。“大部制”改革最终会涉及党政部门权力的对接,必须靠政治体制改革配合推进。三是改革的策略和方法选择。应看到,“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仍是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详细]
  改革之盼:服务为本、重视民生
大部制改革下的官员
 虽然学界和舆论界对大部制改革颇为关心,但一些据称将要被合并的部委似乎并未有想象中的纷繁议论。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国家药监局某司级官员称,药监局官员对是否将要合并为“大卫生部”并无太多讨论,相关年度计划也在照常制定中。
 “这显示了目前官员的成熟度和职业化。”该官员说,“之前已经经过了多次机构改革,无论药监局是否合并,该自己干的工作总要完成,而且我们相信今后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只会进一步加强。”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机构改革并非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目标,甚至随着职能变化有可能增加人员编制,由此对一般官员的冲击不大。 [详细]
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载体和承担者,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和体现满足市场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导向。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来看,转变政府职能也一直是中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一直居于突出位置。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一个“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其首要前提就是转变政府职能。[详细]
将给省市和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提供典范和触动
  “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做法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给省市和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提供典范和触动。一,“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在机构精简和职位设置上给基层机构改革作出表率。二,改革应该在大幅降低我国不断上升的行政成本上对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给予触动。三,大部门体制改革还应在树立服务为本、重视民生,增强政府服务百姓能力和水平上提供典范。[详细]

用 户: 
匿 名: 隐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