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兆国 路甬祥 乌云其木格
 韩启德 华建敏 陈至立 周铁农
 李建国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蒋树声 陈昌智 严隽琪 桑国卫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详细]
  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全国人代会组织法 中国的选举制度
人大工作部分词语汇释 人大公文标点符号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国务院立法 地方立法概述 一般地方立法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立法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人大制度概要 人大概要 人大的组织 人大的职权 人大的会议
  选举制度概要 选举与换届选举 选举资格 选区划分 选民登记
代表名额分配 代表监督、罢免、辞职和补选 选举程序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各少数民族的选举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举、罢免、辞职和补选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54年9月—1959年4月
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
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65年1月—1975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75年1月—1978年3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78年3月—1983年6月
委员长 刘少奇 委员长 朱 德 委员长 朱 德 委员长 朱 德 委员长 叶剑英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委员长 彭 真 委员长 万 里 委员长 乔 石 委员长 李 鹏 委员长 吴邦国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辽宁
山东 陕西 安徽
福建 江西 江苏
内蒙古 浙江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青海
全国政协主席
贾庆林
·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王 刚 廖 晖 杜青林 阿沛-阿旺晋美
帕巴拉-格列朗杰 马万祺 白立忱
陈奎元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李兆焯 黄孟复 董建华 张梅颖(女)
张榕明(女) 钱运录 孙家正 李金华
郑万通 邓朴方 万 钢 林文漪(女)
厉无畏 罗富和 陈宗兴 王志珍(女)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政协十届常委会历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详细]
  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简介 政协章程 章程修正案 机构设置
政协知识解读 人民政协名称的由来 人民政协的组成和性质 主要职能 政协提案
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 委员名录 常委会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
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 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 中国的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 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
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
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
1965年1月—1978年3月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主席 毛泽东 主席 周恩来 主席 周恩来 主席 周恩来 主席 邓小平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
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主席 邓颖超 主席 李先念 主席 李瑞环 主席 李瑞环 主席 贾庆林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主席:周铁农
中国民主同盟
主席:蒋树声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主席:陈昌智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主席:严隽琪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主席:桑国卫

 

中国致公党
主席:万钢

九三学社
主席:韩启德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主席:林文漪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主席:黄孟复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49.10)
 第二次会议 (1950.6)
 第三次会议 (1951.10~11)
 第四次会议 (1953.2)
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54.12)
 第二次会议 (1956.1~2)
 第三次会议 (1957.3)
中国人民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59.4)
 第二次会议 (1960.3~4)
 第三次会议 (1962.3~4)
 第四次会议 (1963.11)
中国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64.12~1965.1)
中国人民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78.2~3)
 第二次会议 (1979.6~7)
 第三次会议 (1980.8~9)
 第四次会议 (1981.11~12)
 第五次会议 (1982.11~12)
中国人民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83.6)
 第二次会议 (1984.5)
 第三次会议 (1985.3~4)
 第四次会议 (1986.3~4)
 第五次会议 (1987.3~4)
中国人民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88.3~4)
 第二次会议 (1989.3)
 第三次会议 (1990.3)
 第四次会议 (1991.3~4)
 第五次会议 (1992.3)
中国人民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93.3)
 第二次会议 (1994.3)
 第三次会议 (1995.3)
 第四次会议 (1996.3)
 第五次会议 (1997.2~3)
中国人民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1998.3)
 第二次会议 (1999.3)
 第三次会议 (2000.3)
 第四次会议 (2001.3)
 第五次会议 (2002.3)
中国人民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2003.3)
 第二次会议 (2004.3)
 第三次会议 (2005.3)
 第四次会议 (2006.3)
 第五次会议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