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导读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 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详细]

 ☆ 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详细]

  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 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详细]

 ☆ 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详细]

  美国次债危机最大的赢家--高盛

 ☆ 重奖功臣1亿美元

  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在最近的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将给CEO布兰克芬发一个约1 亿美元的“超级大红包”,以奖励他在应对次贷危机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次级贷款危机尚未全面爆发之前,布兰克芬和他的团队就意识到未来前,布兰克芬和他的团队就意识到未来花旗等还在买入次级贷款的时候,高盛就大举沽空次级贷资产。[详细]

 ☆ 沽空次贷化解危机

  在高盛宣布重奖布兰克芬等公司高管的同时,公司还对外发布了2007 财务年报。在这份财务年报中,高盛业绩再创新高。净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均破纪录。高盛的2007 年财年净收入459.9 亿美元,净利润116 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24.73 美元,比去年上涨22%,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7%。高盛表示,公司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市场均取得了历史最高业绩。[详细]

 ☆ “危机才过去三分之二”

  仅从外表看,布兰克芬和人们想象的那种华尔街巨头相去甚远。他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拥有极度聪明头脑的小个子。布兰克芬身材不高,而且有点秃顶。如今,布兰克芬已经将目光瞄准未来。对于次贷危机,他认为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候,我想现在大概才过去三分之二。2008 年,我们的日子会非常艰难。次贷危机对信贷市场冲击最为严重,这不仅仅针对华尔街,对于普通民众更加如此。不要忘了,我们正在经历这场危机,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详细]


热点专题 更多>>
买房还是炒股?
法国的另一种声音
大熊猫北京行
冷静面对西方嘈杂舆论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