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1965年春天,姚文元接受了一项神秘任务,他和《解放日报》的领导请了假,说市委让写个东西。此后半年多时间,他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连和他同住一幢楼的人也难得见他一次。
  姚文元深知,自从被张春桥提拔到《解放日报》当编委,他就不再是普通的“笔杆子”了。那天张春桥带着他见到了江青,江青把1961年第1期的《北京文艺》杂志亲手交给他,让他看上面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剧本,33岁的姚文元捧着杂志突然间感激涕零,他明白,自己终于等到了一次货真价实“挑大梁”的活儿,这机会不仅千载难逢,而且千金难买啊。
  不过横亘在姚文元面前的对手,却是地位显赫的北京副市长吴晗。这位曾和毛泽东探讨过明史的大历史学家学富五车,岂是他一个只有高中毕业水平的人就能轻易扳倒的?于是姚文元求助于父亲姚蓬子,姚蓬子被儿子深夜来访的习惯搞得很恼火,大骂他“多管闲事”,“海瑞有什么好批的?”,但听儿子透露此事来头之后,就尽心尽力为儿子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
  此刻,身在北京的吴晗根本没想到,一个远在上海的小人物正在暗中打磨一支足以置他于死地的暗箭。他更没想到,打磨这支暗箭的材料,正是自己五年前为了响应领袖号召才写下的剧本。其实横祸早有预兆,只是吴晗未曾放在心上。1963年五六月份,周恩来就好心的提醒过他:“有人说你写《海瑞》有影射。”吴晗觉得吃惊又好笑,连忙说:“没有。没有。”
   11月10日,姚文元精心打磨半年多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在《文汇报》上。吴晗被上纲到“反党反社会主义”,但他仍未预感到大祸临头。他拿到报纸起初只是粗粗看了一遍,觉得这文章写得实在牵强附会、断章取义。在他印象中姚文元无非是一根棍子罢了,就不跟他一般见识了。况且,如果中央真要批判他这种级别的干部,一定是要通过组织的。但吴晗没想到姚文元这个小人物身后站的是张春桥、江青,甚至是……他更不会意识到,领袖在通过上海来打击北京这个“阎王殿”
  让吴晗感到不对头的是,这么一篇毫无道理的文章,却因为没有及时在《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转载而惹得毛泽东大动肝火。年底,毛泽东直言“姚文元的文章写得很好”,毫不含糊的把《海瑞罢官》从学术问题引上政治轨道。此时,姚文元的文章已被大量转载,更多的批判文章也纷至沓来,吴晗终于明白,要遭殃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和他的《海瑞罢官》。任凭他再能笔下生花,也无力阻挡这汹涌大潮了。
  第二年5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炮口直指吴晗、邓拓、以及北京市委,而之后的炮弹则打向了他们身后一连串大人物。此后,在不断升级的批判与迫害中,吴晗以“牛鬼蛇神”的身份被横扫。而姚文元却一跃成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在今后十年的浩劫中,继续以雄文乱天下。

 

每期调查:你觉得1965年发生的哪件大事对后世影响最大?







    制作:孟德华 张婧 旁白:郑江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