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1983年2月12日,除夕夜,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中。大城市里稍微“富裕”的居民为了能更热闹一点,打开了12英寸黑白电视机。于是不经意间,他们成了央视春晚的第一批观众,也成了文革后中国第一批真正痛痛快快笑出声的人。
  王景愚对于那一年的笑声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在1983年的春节晚会前,大家似乎都不会笑,或者说不敢笑。刚从十年动乱走出没多久的人们,总觉的头顶上还有根指挥棒,让你哭的时候你得哭,让你笑的时候才能笑,没有意义的笑是不被允许的,为了笑而笑更是不行的。然而中国的老百姓似乎又太苦太累了,碰上一台以让观众高兴为宗旨的春晚,便彻底打开了自己的笑点,笑得酣畅淋漓,笑得停都停不下来。
  所以,当王景愚在春晚舞台上吃假鸡的时候,大家捧腹大笑,可当他到了饭店吃真鸡的时候,大伙儿还是看着他哈哈大笑。人们干脆也不叫他名字了,直接叫他“吃鸡的”。他胃疼去医院看病,医生看到他的第一个反应还是笑,还不忘没心没肺的问一句:“你怎么了?胃疼,吃鸡吃的吧?”
  王景愚心里这个不平衡:自己搞了一辈子正经话剧没出名,演了一个小哑剧,竟然歪打正着出名了,还被广大人们群众起了个“歪名”。其实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在春晚上演。虽说1962年周总理看他演《吃鸡》的时候笑得直流眼泪,但文革后王景愚就因此受到批判了。当年“为笑而笑”的痛苦回忆让他心有余悸,他觉得自己这个节目是瞎胡闹,突出不了什么政治主题,难道要突出个“吃”字不成?最后禁不住马季还有晚会导演黄一鹤的轮番“忽悠”,他才勉强松口。表演前工作人员本来给他准备了一只真烧鸡,结果却被姜昆给明目张胆地偷吃了。
   不过渐渐的,王景愚的心态就平和了,他发现观众是真心喜欢他。只不过,观众们对于给他们带来久违笑声的演员的喜欢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像人们喜欢李谷一,喜欢她唱的《乡恋》,他们就不断打电话来点播《乡恋》,硬是让一首中央首长不喜欢的“靡靡之音”最终唱响在这台“笑的晚会”上。晚会结束后,还没完全走出文革影响的人们为了表达心中的雀跃、欣喜与感激,在贫乏的词汇里找出最高的赞美词——称中央电视台为“人民的电视台”。
  在1983年的除夕夜,笑声成了主旋律。虽然在王景愚的心里始终觉得当时人们的笑点太低,可是,那毕竟是走出动荡、迎接开放的人们想笑就笑的开始。虽然若干年后春晚带给人们的笑声越来越少、骂声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人们对她的嬉笑怒骂已经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权利。

 

每期调查:你觉得1983年发生的哪件大事对后世影响最大?








    制作:孟德华 张婧 旁白:郑江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