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转发至: 搜狐微博微 博 开心网开心网 人人人人 白社会白社会 分享到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

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拾荒人

  我们见惯了超市琳琅满目的饮料,很少见到空瓶子堆积如山,事实上,城市里每人每天制造大约1.21公斤的垃圾。我们总是一股脑地将垃圾扔到垃圾箱中,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这些垃圾去了哪里?处理它们花了多少钱?它们对环境污染多大?在我们侃侃而谈垃圾围城的时候,垃圾分类的最初一环——拾荒人,寄居在城市的角落,几乎被忽视了。是的,他们以此谋生,却无意中成为城市垃圾分类的关键一环…
   50多年前,中国一些城市曾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先进的城市,那时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布满了“废品回收站”,可惜,这套废品回收体系在80年代末慢慢萎缩。而民间力量逐渐居上,上世纪80年代末,来自四川、河南、安徽一带的农民,把“从垃圾堆里掘金”的事业做得无比红火……[我来说两句]

问题NO.1:百万拾荒大军pk上亿吨垃圾

  任何一座都市都少不了拾荒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拾荒人之间的等级划分。最高级的是经营废品收购站的,最底端的是捡破烂的,其中绝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也就是蹬着三轮车收废品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专家梅雪芹教授研究发现,以北京每天产生18000吨垃圾为例,假如在拾荒者的勤奋工作下,垃圾产生量能够减少到8000吨。[详细]

问题NO.2:本末倒置的垃圾处理法:先堆放再花大钱治理

  垃圾管理应该遵循的优先次序原则:reduce(减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首要的是源头减量,实行垃圾分类。但中国的垃圾分类主要是市场自发运行,由民众和企业自发形成的利益链驱动实施,缺乏政府的有效指导。北京师范大学欧美环境史博士生毛达,2007年曾受邀参与北京市垃圾处理工作的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北京市每年投在垃圾分类上的专项资金只有2000万,可是在一个垃圾焚烧厂的投资就超过8个亿。[详细]

问题NO.3:城市垃圾处理背后的“现世报”

  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人类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遗弃了地球,剩下一个地球废品分装员,每日循环往复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人类垃圾。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遥远。如果按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计算,全球60年产生的垃圾堆放在赤道圈上,可堆成高5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详细]

问题NO.4:费心处理不如细心分类:垃圾能赚多少钱?

  曾有人说:“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充分利用它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和生态利益。” 垃圾分类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节省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然而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始终在国内迈不开步子。[详细]

  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300亿元。如采用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每年可创产值2500亿元以上。我们总说“谁污染,谁治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每个人都有为垃圾处理出一份力的责任。建设美好家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那就不妨先从垃圾分类做起。【你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