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称为“非洲酋长”的成功商人
胡介国,现年59岁,生于上海。他旗下的金鸿国际建筑(尼日利亚)公司刚刚盖完544栋房子。在这个有着1600万人口的大城市,胡先生是第一个到尼日利亚工作的中国人。他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离开中国,来到了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拉各斯,在这里开办了纺织厂。
胡介国说,有些人认为中国人通过中国政府资助的方式在非洲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就是为了获取非洲的原材料。但事实上,中国人也是非洲大陆新兴的实业家和投资者。为什么在西方人因过分谨慎或采取漠视态度而不愿进入的领域,中国人纷纷进去了呢?因为中国人觉得非洲就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充满希望,而且他们不怕投资小,恰恰相反,他们的资金多投在饭馆、小裁缝铺、药店,所有能迅速赚钱的他们都干。
|
█ 每10个非洲人中有4个人穿他生产的凉鞋
胡介国的例子尽管有些特殊,但他绝不是中国商人在尼日利亚获得成功的唯一例子。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从香港来到尼日利亚,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属香港华昌集团的老板李文龙。他在尼日利亚,尤其是在北部的卡诺地区开了40多家工厂和作坊,雇了1000多名中国人和3000多名尼日利亚人,主要生产水泥、钢材和塑料凉鞋。西非地区每10个人中就有4个穿他生产的凉鞋。而朱先生,他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在拉各斯,涉及食品加工,和钢铁冶炼等多个领域。
|
█ 开辟直达非洲的空中通道
“2006年9月,因当时迫切需要一条直达非洲的空中通道,国家主席胡锦涛便要求我们公司开辟一条非洲航线,我于是受命寻找合适的目的地。”在拉各斯商务区维多利亚岛上的办公室内,姜楠向我们侃侃讲述他的故事。他领受任务后,多方打探开罗和内罗毕的信息,并进行了实地考察。“我发现尼日利亚有50000华人,而且随着中国在尼日利亚各类大型工程的开工,还会有更多工人到来。”为此,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下子就预订了5架空客A-380型客机。
|
█ 中国人的成功秘诀
帕特教授的学生最好去纽比斯科饼干厂转转,或许在那里能找到灵感。这家饼干厂位于拉各斯机场附近的伊凯贾,为朱先生所有。尼日利亚独立前,该厂由英国人创办,20世纪70年代又转卖给一个尼日利亚集团,不久又被卖给了印度人。2000年,他买下了这家破败不堪、濒临倒闭的工厂“我们更换了一半的生产线,全换成了中国产的机器,花的钱却是使用欧洲同类产品的1/4。此外,也只有中国机器才能与那些20世纪50年代英式老机器配上套。我们就是费点力气拉了一条天然气管道,把原来的柴油烤炉换掉,工厂其他地方都没动。我们建了一个大仓库,能储存更多的面粉、油和糖,以免工厂生产速度降低或者停产。我们的质量分析,非常严格,雇了700名工人。”
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两个人为什么对他那么死心塌地了,“我们能同时做好几项工作,这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