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中国干部掀起“下南洋”培训潮

新加坡超美欧,成中国干部境外培训最热门首选

1978年邓小平赴新加坡访问,几年后,中国的干部们开始通过官方渠道到新加坡接受有关社会管理的培训。综观30多年来干部境外学习概况会发现,新加坡虽为城市小国且和中国建交仅20余年,但已然远超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而成为中国各级干部境外学习培训的最热门首选。

受培训干部上至厅局级高干,下至村委会干部

“市长班”结业典礼

上至厅局级高干,下至村委会干部,纷纷成群结队奔赴这个南洋岛国。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课堂里,年岁不一、级别不等、口音不同的中国官员已成为常客。这种官员“下南洋”景象蔚为壮观,在历史上大概只有几百年前中国沿海百姓“下南洋”的情景可以媲美。

几乎所有省和直辖市都派人到新加坡学习过

2012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刚刚庆祝了为中国培训干部20周年。这20年间仅南洋理工就已经累计为中国培训了1.3万多名官员,依中国31个省市计,平均每个省市就约有三四百名干部在南洋理工大学“向新加坡学习”了。这其中,取得硕士学位的占到一成,约1,200多名,其他的是短期课程学位。【详细】

留学南洋的官员们:南大校友遍布中国政坛

2008年时,仅南洋理工大学目前在中国的校友就已经超过一万人,这些校友们很多都是被选送到新加坡接受培训的,他们中很多人现在都位居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岗位。南洋理工大学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甚至都设有校友会。

最让官员们羡慕的培训班:“中国市长班”

南洋理工宣传片

在新加坡的官员培训大军中,真正引人注目的还是中高级公务员——就读于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班和管理经济学硕士班,即“中国市长班”的学员们。由于学员大多数是市长或与市长同级别的厅局级干部,因此当地人开始把这个班称作“中国市长班”。要成为这个班的成员绝非易事。能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的,都是由中组部、教育部和各省政府严格审核挑选的,对学历、外语水平、政治素质及工作能力、潜力等都有严格要求。【详细】

新加坡培训经历成官员升迁重要资本

能去新加坡培训对于官员来说,已经意味着一种难得的资格和荣誉。一名参加过培训的官员称:“作为一种必要的履历,领导干部之间至少有了已‘参与新加坡培训’和‘没有接受培训学习’的区别,相比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经历而言,新加坡的培训经历对很多人来说尤其重要。”以“中国市长班”为例,能获得学位的官员回国后一般都能很快得到提升,成为省部级干部或市长等重要官职的候选人。

受训的官员们:有人主动休学,有人全A毕业,有的乘飞机每周往返

南洋理工大学成中共“海外党校”

远渡重洋学习,并非别人想像的那样去游山玩水,学习是艰苦的。这批特殊的学生,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住集体宿舍,房间没空调。压力最大的是学习,学员们要在一年内修完至少12门课程,不能通融,为此有些人甚至每天要花15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有人还要兼顾国内的工作,有名学员在学习期间被任命为市长,他却不想放弃学习,最后周一到周五上课,周末回内蒙古处理公务。压力之下,有人半道放弃了大好机会,也有人全A毕业传为佳话。【详细】

千军万马下南洋,值不值?

一人一年要花费10万元,中国给新加坡送去百亿元

中国官员留洋,外国人留华

据官方数据,中组部至2010年已派送1000多名司级干部到新加坡受训。来自中国各地的干部则超过三万名。当时有媒体推算,每人赴新学费1年约10万元人民币,仅学费一项也达上百亿元。而且赴新加坡学习,每个学员每月的生活费,也有为5000至6000元人民币。而这仅仅是参加“市长班”的学员们的花费,中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赴新培训项目的花销尚无机构统计。【详细】

赴新加坡学习成公费旅游最好借口

新加坡的中国官员培训项目最长的为期1年,更多的都是短期的培训项目,少则10天,多则几周的培训课程很多。如此短的培训期,学员们还未待适应,学期就已经结束。赴新培训甚至成了公款旅游的借口。美国也是中国官员的重要培训目标基地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公务员培训“哈佛计划”,每人学费在2004年时就高达20万元人民币,而培训期限仅有3周。

反腐不再是学员焦点议题,更关注经济和城市管理

南洋理工天津校友会

去全球清廉度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接受培训,很多人可能认为反腐败是中国学员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培训,新加坡究竟如何防止腐败虽然仍然是话题之一,但已经不再是学员们关注的焦点。除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如今学员们还关注两个热点话题,一个是城市的管理和规划,一个是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详细】

千军万马海外培训,能给中国带回什么?

作为中共的中高级干部来说,赴新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有其必要性。但是,学习一旦成为热潮甚至运动,就连村干部都赶潮流奔赴新加坡接受培训,就应防范其不足、警惕其风险。而且新加坡这种小国寡民的家族公司式管理模式其实并不适用于中国,学员也都能体会到,新加坡的很多体系是不可能全面运用于全中国。更何况,中国的国内教育体系在某些方面并不逊于甚至超过新加坡,如此舍近求远,是否值得?【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