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地震带上的城市、乡镇

断层给人类营造了空间,也带来了灾难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如果将断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从图中我们观察到地震带上遍布着各种城市、乡镇。这是因为,在断层经过的地方,岩石比较破碎,容易在河流的作用下形成河谷。而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又会使河谷变宽变平,形成阶地,适于人类在此耕作生活。小阶地有小村庄,大的阶地就会有城市。所以,断层、河流、阶地和城镇是一体的。断层给人类营造了生产的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震带上能盖房子吗

在专家眼里,地震断裂带被形象地视为方便食品外包装封口处的一个口子,因为这是应力集中的部位,从这里容易撕开。试想,如果把建筑工程建在地震断裂带上,一旦地震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的建筑并不是用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抗震目的的。因此,建筑抗震的首要原则就是要避开活动断裂带。按照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规定,一般要求地震断裂带两侧50米范围内绝对禁止修建建筑,而那些不可能断定位置的活动断裂带,要求建筑避让在200米以外。

不过,避开断裂带不意味着不能在断裂区盖房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谭成轩表示,在两条断裂带之间建房并没有问题,犹如马路上下行车道间的“安全岛”。

怎样才能最大避免地震损失

预测or 救援?

每每地震之后,人们面对震后悲剧总是质疑政府的地震预警,如果提前预报地震,损失不就可以避免了么?这里要纠正大家的一个观点就是,地震预警不是预报,它其实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启动的,信息传递可以比地震波更快,地震预警利用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当然,这个时间差不可能会很大,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地震预警系统对不到一半的地震可以给予10秒以上的预警时间,对绝大多数地震都无法超过30秒。预警时间或许能让收到信息的人就近躲起来,让高速运行的列车紧急减速,但这么短的时间也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

当地震来了,救人成为第一重要的事情。然而震后的救灾只能作为一种补助性的救援手段。 其还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对时间的要求——地震的“黄金救援时间”是震后的72小时,如果在72小时内把废墟中的幸存者营救出来,他生存下来的几率会比较大。一个是震时预警,一个是事后救援,这两者,都不是未雨绸缪,也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地震带来的损失。

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

地震中,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因此,防震最要紧的是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从汶川、玉树、彝良、芦山、定西、于田等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看,受灾民众和伤亡人员大部分生活在地理环境比较恶劣的农村,住在砖木混合及土坯结构居多的房屋,不但抗震能力差,而且人在震后往往被垮塌的建筑物所困住,造成二次伤害。地震波并不伤人,一震就垮的房屋建筑才是真正的“幕后杀手”。

未雨绸缪关键在房屋结构

据最新消息,云南鲁甸的6.5级地震目前已造成400多人遇难,中国地震局已启动的救灾响应也由二级升至一级。不过,根据1980年编订的《中国地震烈度表》,7级地震对应的现象是“房屋轻微损”,而6级地震对应的现象是“简陋棚舍损坏”,何以6.5级地震造成这么多人遇难?

这就要从房屋结构说起,房子的机构上大体分两类,一是重结构,比如砖头混凝土结构,简称砖混结构。 一类是轻结构,比如常见的木结构、钢结构。在地震的频发地区,砖混结构的房子是最要命的。在发达国家的地震带,砖混结构的房子几乎是见不得的。就拿旧金山海湾地区而言,基本上只允许盖轻机构的房子。 重结构的房子,无论再怎么加固,用圈梁、加支撑,倒了的时候都是会压死人的。 鲁甸的震后废墟上,遍地都是砖木建筑的残骸。

给民房加固为何比救援难?

什么样的房子最抗震?

即便知道了房屋结构是防震的关键,在偏远山区家家户户想盖抗震的房子是不可能的。这甚至被喻为是比震后救援更难的事情。

云南鲁甸,在震中龙头山老街,所有老旧建筑几乎全部变成了废墟。唯有修建于1949年的龙头山供销社三层木楼巍然屹立,只受了一点点“皮外伤”,当时睡在底楼的两个小孩因此而躲过一劫。能让人拥有安全感的房子,和楼层关系不是最直接的,它的抗震性主要取决于建筑的受力材料和构造方法。最抗震的房子应该是木结构和钢结构。

村民觉得盖抗震房不值

2008年“5-12”之后,许多农村人都有了“抗震”的意识,所以对于房屋质量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这样盖房的成本确实增加的很多,再加上抗震房的时间成本也比较高,一般都得40多天(一般房屋需要30天左右),这对于没有临时安置点的村民来说的确是个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推进“抗震房”这么难的原因。

由于在农村房屋都是自建,90%的土建建筑根本不具备抗震性,凭借当地建筑经验和习惯,围绕“省钱、省时”所建的房屋可以想象在地震中的作用……一般抗震房盖法比起普通的盖房方法每平米的成本会增加200元左右,陕西一户村民在盖完抗震房,核算成本时发现,整个房子盖下来比普通房要贵上4万多。许多村民就觉得这部分钱花得不值,认为还不如把这个钱花到装修上,在这些地方村民们的理念还未能转变过来。

政府的推动还未达到最大力度

我们国家对于农村抗震房的建设并没有专项的扶持资金,这也造成抗震房推进速度不快,许多村民因为成本问题就放弃了盖这样的房子。还有的地方虽然对农民土坯房改建有补贴,但是金额不多,补助与建房成本差距很大,大多数生活贫困的农户仍然没有经济能力改建,只能将就着仍然住在危险的土坯房中。

鲁甸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样的地方让农民的自住房具备抗震功能,最好由政府推动。政府需要投入力量和资金,在地震没有来的时候就把工作铺开。然而,目前政府在防震房的改建上,还在小范围试点 ,比如北京、海南、新疆等地,政府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抗震房”专项补贴资金,对按照抗震要求建房的农民,给予了资金上的补贴,使农民在建房上逐步达到抗震设防的要求。例如山西试点农村住房抗震改建,每户可获得3万元的补助。可是那些不在政府规划点范围的村落,房屋改建依旧没有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