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相关视频

我来说两句

导读: 沙龙的经历极其复杂,饱受争议,他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风云人物,他曾经纵横以色列军界数十年,参加了五次中东战争。
      作为一名个性十足的政治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加。在巴勒斯坦人眼里他是个“刽子手”,曾导致数百名巴勒斯坦人被屠杀;而在支持者眼中,沙龙却是以色列的“保护神”,只有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才能最终天下太平。然而他在中东和平大业上他没能走到最后,却是十分遗憾……

沙龙追悼仪式 20国政要代表出席 以总统致辞

瞻仰:[灵柩停放在耶路撒冷议会广场][民众平静接受现场冷清]
入棺:[寿衣不带口袋 棺材里撒沙土 寓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下葬:[棺椁由8名军官托举 被葬其私人农场亡妻坟墓旁]

中国前驻以大使忆:沙龙想带中国木犁回家乡

以色列:[以军将领为其抬棺][以总理:整个国家会永远铭记]
巴勒斯坦:[民众向路人派发糖果 开枪庆祝 哈马斯称历史性时刻]
美国:[奥巴马赞其一生献给以色列 拜登将率美代表团追悼]

走进沙龙更多>>

沙龙黑与白更多>>

人物传奇

  沙龙1928年2月出生于以色列一个犹太农民家庭,沙龙的父母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的父亲脾气暴躁,非常专制,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他在沙龙6岁时就交给他一根大棒去看管自家的果园。沙龙经常抡着一根大棒虎虎生风,谁敢来侵犯就毫不留情揍谁一顿。当地的阿拉伯少年都对他十分发怵,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大棒小子”。
  他是利库德集团中著名的右翼强硬派,反对以巴和谈,主张在被占领土上修建更多犹太人定居点。2001年起担任以色列总理,因多次推行强硬政策而成为争议人物。
  沙龙军旅生涯的三大有争议记录都同屠杀阿拉伯人有关。一次是1953年在约旦河西岸的村庄滥杀村民;一次是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轰炸贝鲁特;一次是1982年萨布拉和沙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也因此,沙龙获得了“冷血的复仇者”的称号,给旁人一种“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特立独行的印象。
  沙龙的确是一个铁血战士,奉行永不言败的人生哲学。他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风云人物,他曾经纵横以色列军界数十年,参加了五次中东战争。作为一名个性十足、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加。在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中,既获得了无数的赞誉,被称为“以色列之王”、“上帝的狮子”、“以色列的巴顿”,也遭受了无数的指责,被称为“屠夫”、“刽子手”、“推土机”。有人认为他是和平的破坏者,而有人则认为他是和平的推动者。
  2005年12月,沙龙首次中风,治疗后好转。2006年1月4日,沙龙出现严重脑出血,昏迷后再未苏醒。
  2014年1月,在昏迷8年后,沙龙病逝,享年85岁。

军政生涯

  • ·1948年,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担任步兵连长。
  • ·1953年,为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袭击,沙龙率领特种部队“101部队”袭击约旦,造成69名平民死亡。
  • ·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再度爆发战争后,已经退役的沙龙复出担任师长,并且违抗上级命令率部跨过埃及苏伊士运河。
  • ·1977年,沙龙当选议员并出任农业部长,当时他是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积极鼓吹者。
  • ·198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策划以军突袭黎巴嫩,企图铲除以该国为大本营的巴勒斯坦游击队。
  • ·1983年3月,因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的牵连,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
  • ·1998年,时任外长的沙龙敦促以色列人在以军占领土地上尽量“攫取更多的山头”。
  • ·1999年大选后,沙龙击败内塔尼亚胡出任利库德领导人。
  • ·2000年9月28日,沙龙对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进行“访问”。反对这次访问的几百名巴勒斯坦游行者随即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这一事件引发了巴以间暴力对抗不断升级。
  • ·2001年2月,击败巴拉克出任总理。
  • ·2003年1月28日,沙龙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总理。
  • ·2003年12月18日,沙龙宣布“脱离计划”,呼吁取消定居点。
  • ·2005年2月8日,沙龙与巴勒斯坦领导人达成停火共识。
  • ·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完成从加沙地带撤军。沙龙坚决撤军的主张引起利库德集团内部“反叛分子”强烈不满。
  • ·2005年11月21日,沙龙宣布脱离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准备在今年3月举行的大选中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对决。

网友调查

你怎么评价沙龙?

  • 一代枭雄,伟大的领导者
  • 刽子手和屠夫
  • 功过分开论,有错也有功
  • 不认识

人物:沙龙传奇

冷血:他是阿拉伯屠夫,他是推土机

     有人认为沙龙是和平的破坏者,作为一名个性十足、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加。在反对者眼中,他是屠杀阿拉伯人的元凶。遭受了无数的指责,被称为“屠夫”,“刽子手”,“推土机”。

█ 推土机——强硬对巴 要碾碎面前一切绊脚石

      沙龙军旅生涯的三大有争议记录都同屠杀阿拉伯人有关。一次是1953年在约旦河西岸的村庄滥杀村民;一次是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轰炸贝鲁特;一次是1982年萨布拉和沙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也因此,沙龙获得了“冷血的复仇者”的称号,给旁人一种“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特立独行的印象。
      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屡建奇功的沙龙,在巴以问题上素以强硬著称。沙龙曾一度反对巴以和谈,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1998年,巴以在克林顿的努力下签署了怀伊备忘录。由于沙龙的强烈反对,巴以和谈陷入僵局。
      作为政治家,沙龙毫不留情地推倒、碾碎他面前的一切绊脚石,有“推土机”之称。2000年9月28日,沙龙破坏以巴和平进程的行动发挥到了极致——在保镖的护卫下强行访问被巴勒斯坦人视为“尊贵禁地”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从而引发了最新一轮持续数月仍无终止迹象的以巴流血冲突。当时的巴拉克总理被迫辞职,而沙龙自己却趁乱以73岁的高龄当选为以色列总理。
      对于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直坚持“以和平换和平”的立场,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立场。2002年,他派军队围困阿拉法特的官邸,使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不得不在地下室里,借助微弱的蜡烛继续工作。

█ 贝鲁特屠夫——入侵黎巴嫩 制造大大小小惨案

      在阿拉伯的新闻报道中,沙龙的名字就如同屠夫。连阿拉伯妇女在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儿时都会说,“再不乖的话,沙龙就会过来把你抓走!”
      在沙龙长达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最富有争议的事件,便属1982年率领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作为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直接领导了那场战争,致使约2万人死亡。当时巴解武装总部所在地就在贝鲁特。阿拉法特发誓“宁可埋进贝鲁特坟墓也不离开”。面对软硬不吃的对手,以色列政府最终拍板——“打了再说”。后来以军战机对贝鲁特西区进行了猛烈轰炸,空袭持续12个小时,导致大批平民死亡。
      后来巴解组织开始撤离贝鲁特的时候,他所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民兵武装攻打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3天内屠杀了1500名难民。沙龙由此被西方媒体称作“屠夫”,并在国内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感。在许多以色列人眼里被看做是一位杰出军事领袖的沙龙,受到巴勒斯坦人的憎恨。

热血:他是威风战鹰,他是以色列“保护神”

     沙龙的确是一个铁血战士,奉行永不言败的人生哲学。他曾经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风云人物,他曾经纵横以色列军界数十年,参加了五次中东战争。在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赞誉,被称为:“以色列之王”,“上帝的狮子”,“以色列的巴顿”,被誉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场指挥官和战略家,对以色列历史影响最深远的200位人物之一。

█ 战鹰——参加多次战争 屡屡立下战功

      沙龙“声名鹊起”始于战场,他参与了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五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多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就向以色列国发动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中,沙龙显示出了其过人的军事才能。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沙龙指挥以军再次夺回西奈半岛上米拉通道的控制权,并乘胜攻占了苏伊士运河走廊。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即赎罪日战争)爆发后,沙龙在西奈半岛前线指挥以军作战。在这次战争中,沙龙指挥2.7万名以军士兵跨过苏伊士运河攻入了埃及境内,遏止了以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举扭转了战局。

█ 保护神——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 修建西岸隔离墙

      沙龙在2001年当选以色列总理时做出承诺,要实现以色列的“安全与真正的和平”。但他却积极主张实施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并且提出修建引起广泛争议的西岸隔离墙。沙龙支持建立犹太国家,并自主划定边界。

█ 和平使者——单方面令军民撤出加沙地带

      沙龙出任总理后,外界普遍认为,沙龙时代的以色列政府是最具强硬色彩的。可是,他却开始调整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特别是在2002年6月,小布什提出有条件支持巴建国的中东和平计划后,沙龙在巴以问题上的态度出现微妙变化。同年12月,沙龙首次提出一项巴勒斯坦建国方案,同意巴有条件建国。
      2005年,以色列政府不顾国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正式启动单边行动计划,并于9月12日完成了从加沙地带的撤离工作,从而结束了以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但这一举动最终引发了利库德集团分裂。在沙龙看来,这是“历史的召唤”。这一事件为沙龙赢得了很多掌声,却也给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包括昔日的朋友和盟友。以色列国内的右翼势力指责沙龙“背叛”,并称是他把加沙地带拱手让给了哈马斯。而一向视沙龙为敌人的巴勒斯坦人认为,没有沙龙的中东会更加美好。
      正当沙龙宣布脱离右翼的利库德集团,组建一个温和派内阁,以推进巴以和平进程时,他突然中风,陷入深度昏迷。自沙龙2006年陷入昏迷以来,伊斯兰运动组织哈马斯逐渐控制加沙地带,并迅速地在以色列边界外建立起了伊斯兰领土。

凡人:他是儿子的知己,他也有铁汉柔情

█ 铁汉柔情——先后娶一对姐妹 个人生活染悲剧色彩

      这位铁腕人物也有柔情的一面。他经历了两次婚姻,先后娶了一对姐妹,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1947年,19岁的沙龙认识了他的初恋情人戈莉。1953年3月,两人结婚。1962年,戈莉不幸遭遇车祸去世。送葬那天,沙龙把早年的情诗撕成碎片,撒入墓穴,表达了迟来的柔情蜜意。妻子去世后,5岁的儿子变得沉默寡言。无奈之下,沙龙只好请戈莉最小的妹妹莉莉搬来同住,照顾儿子,但儿子却在1967年玩弄其枪支时被误射而死。
      莉莉对这位姐夫非常崇拜。16岁那年,她曾在沙龙的伞兵营服过役,对他的强悍作风印象深刻。1963年秋天,沙龙和莉莉结为夫妻。2000年,莉莉身患癌症离开人世。莉莉去世后,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这位强人在发表胜利演说时提到了自己的爱妻:“不管是困难还是开心的时刻,都有莉莉陪伴着我,全心全意支持我。这一刻她虽没能站在我身边,我仍然思念她。”

█ 沙龙小儿子:人格太强大 敬佩他 他是我的知己

      在儿子眼中,他是以色列63年历史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他是一位非常强大的人,但在梦里,我觉得自己必须保护他。他是我的朋友,一个非常亲密的知己,所以我会认同他的想法。他的人格如此强大。他的成绩与能力使其他方面都显得微不足道。”。吉拉德说:“我们总是回到同一个问题上来。某些人所谓的‘占领’———这种说法需要存疑———变成了对抗的借口。真正的问题在于,阿拉伯人始终拒绝承认我们有权建立犹太国家以色列。”[详细]

沙龙与对手:恩恩怨怨何时了

█ 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至死未了的恩恩怨怨

      沙龙和阿拉法特两人年龄相仿,这两个经历了太多仇怨的老人,永远没有取得双赢。 1959年,阿拉法特建立巴解组织法塔赫,指挥对以色列的“革命行动”;沙龙则从伞兵旅长升为坦克师长,在“六日战争”中挥师攻入西奈半岛。在殊死的搏斗中,两人声名鹊起,奠定了以后的政治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沙龙率军开进加沙,矛头直指藏在那里的阿拉法特。1982年,黎巴嫩战争,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率数万以色列大军兵临贝鲁特城下,阿拉法特被迫再次登上一艘希腊舰船,漂向新的流亡之所。2000年,沙龙闯入圣殿山,阿拉法特一步步陷入困境,最终被以色列军队围困在拉马拉的官邸。几年来阿拉法特一直生活在这片废墟中。
      半个多世纪的斗争生涯,两个老对手仅有一面之缘。1998年在美国协调下,沙龙勉强见了阿拉法特。这是一场两人“顾左右而言他”的会谈,而沙龙仍拒绝与阿拉法特握手。

█ 伊朗总统内贾德:希望沙龙快点死亡

      内贾德曾表示,他希望以色列总理沙龙死亡。沙龙1982年任国防部长时发动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期间发生了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事件。以色列的一个委员会认为沙龙对黎巴嫩长枪党民兵武装对夏蒂拉和萨布拉两所巴难民营千余巴勒斯坦人进行血腥屠杀的事件负有间接责任。伊朗通讯社援引内贾德的讲话称:“我们希望像他一样的其它罪犯也会随他而去。”[详细]

█ 政治对手内塔尼亚胡:不同意他 但他是伟大的领导人

      内塔尼亚胡是沙龙长期的政治对手。为反对沙龙的加沙撤离计划,他辞去沙龙内阁的财政部长职务;在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新党之后,他取而代之成为利库德新掌门。
      内塔尼亚胡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与沙龙政见相左。他说:“你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但你不能不赞赏和尊重他的领导才能。他是一名伟大的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显然对沙龙从军时表现更为赞赏,说沙龙“做出了卓越的军事贡献”。他说:“我认为,他是我们伟大的将领之一和伟大的政治领导人之一。”[详细]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