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联盟精选 专 题 活动展览 视觉论坛
 
图片观赏 [  华商报 ]



唐山寻亲祭亡灵 公墓前家属长跪不起

2006年7月28日的唐山,天空阴霾。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大六甲村的陡河公墓里,不时升腾起烧纸、花圈燃烧后的灰烬。公墓前有人来了,跪了,哭了,又依依不舍地走了。就这样,一批又一批,有集体的,更多的是个人,来自全国各地。

32年前,来自中建二局、建工总局、陕西西北电建、北京电建等单位的1万多人聚集在此,援建唐山市陡河发电厂。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在工程还没完工时,唐山大地震便来了。1977年唐山大地震一周年时,陡河发电厂在当时埋葬遇难者遗体的大六甲村建了占地约15亩的陡河公墓,公墓内绿树、绿草,肃穆、安静。公墓里,有座高2米多、宽近3米、厚约20厘米的墓碑,墓碑上刻着遇难者的名字。正对墓碑左侧,有一个百米长、2米宽的大墓冢,周围用砖砌筑。


30年前,父亲援建陡河电站时在地震中遇难;30年后,李裕敏从西安来到唐山,含着泪水在墓碑前寻找父亲的名字


在陡河公墓前,陈爱兰、王建峰含泪记录下祭奠的场面

遇难者亲人扑向墓碑

上午9时,华商报社、燕赵都市报社组织的“寻亲团”在陡河公墓祭奠。李裕敏代表建设电厂的遇难者家属向墓碑敬献鲜花,当年陕西派赴唐山救助的第一支医疗队医务人员金晓莉和李赴朝代表“寻亲团”向墓碑敬献花篮,华商报社总编辑助理侯亚萍代表报社和读者向墓碑敬献花篮。墓碑上刻有遇难者的名字,他们中有职工、职工家属等。“寻亲团”向墓碑三鞠躬,并默哀。

祭奠仪式刚一结束,遇难者的家属便扑向墓碑,使劲儿地睁着模糊的双眼寻找亲人的名字。“在这儿,陈爱珍。我的姐姐啊!”陈爱兰最先找到了姐姐的名字,紧接着,她又发现了姐姐的两个女儿,“刘慧、刘新,这都是我的侄女,我终于找到你们了……”

来祭奠的人纷纷围在墓冢周围,点燃捎给亲人的东西,大声地哭诉,长跪不起。

“把思念化作工作动力”

陕西省西北电建一公司是当时援建陡电人数最多的一个单位,也是陕西在唐山遇难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2000多人,581人遇难。

7月28日,电建一公司由公司纪委书记郑超美带队,一行8人专门来祭奠亡灵。“30年来,公司各届领导和全体职工都没忘记你们,每每回忆起你们在工地劳作的身影,回忆起孩子们在院子嬉戏的身影,不禁潸然,不胜唏嘘。”郑超美含泪宣读祭文,“30年来,公司全体职工把对你们的无尽思念化作工作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企业精神,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抗震精神,转战祖国南北,建设了一座座电站,你们的功业永续!”

陕西电建公司的不少职工还自发来到唐山陡河公墓。来海峰的父亲来吉祥在陡河遇难时他才2岁多,他对父亲的记忆非常模糊,而父亲唯一留给他们思念的物品是工作证。来海峰跪在地上,点燃烧纸,把父亲的工作证恭敬地放在地上,一连磕了9个头。赵铁民、赵淑君、赵月池三兄妹是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他们来看大哥、大嫂和他们当时只有1岁大的女儿。他们在墓碑前放上点心、水果,还有一块给孩子“吃”的巧克力。

“我们不能忘记在大地震中为陡电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他们业绩永存。我们将继承他们的遗志,把陡电建设得更加美好。”7月28日,在公墓,陡河发电厂的干部和职工代表集体向遇难者敬献花篮、鞠躬并默哀。

30年后的今天,陡河发电厂仍是京津唐电网的主力电厂,在华北电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陡电人以及陡电当年幸存的建设者也将在哭过之后擦干眼泪,为中国的电力建设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生命。

随后,“亲友团”还在抗震纪念碑前敬献了花篮,并参观了河北理工大学内的地震遗址。

[华商报]特派唐山记者 蔡京瑞/摄 记者 靳曼 周艳涛 胥建礼/文

 
 
 

视觉联盟: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京华时报  竞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