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校友录     -  搜狗 
 
 
 
 
 
2005年7月24日星期日
  

   今天我们走访了聂营镇康家沟村的卜淑云、峨口镇峨矿宿舍的江艳华、上馆镇北关村的朱玉峰三名同学
  走进江艳华的家,第一感觉就是很靓丽,白色的立柜,蓝色的沙发、红色的沙发垫,雪白的墙上整整齐齐贴着王昭君、杨贵妃、的画报,就是很便宜的电脑合成的那种画报,不但家具颜色鲜艳,各种物品摆放的也异常整齐。这是一个看起来处在农村中上层生活水平的家。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个家的男主人已经去世三年,生前是代县峨口矿厂的职工,死于胃癌,厂里每月发给她们母子80块钱的补助,女主人没有工作。江艳华母亲说,每月光电费就要34块钱,家里的东西基本都是父亲生前置办的,而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沦落到濒临崩溃的边缘。我问高考生江艳华,如果申请到助学贷款,有没有信心偿还,她看着我,很坚决地说:“有信心。”她跟我说,她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20元,因为家里没有更多的钱给她,学校里要学生交钱的集体活动她一般不参加,关系好的同学叫她一起去吃饭他也从来不去,有一次不小心把一个月的钱提前花光了,这个月剩下的日子她找到一些方便面调料,就着馒头就算饭吃了。我真的相信,经历过饥饿并战胜饥饿的人就有了一股天生的力量,使他有信心走出任何困难。正如中国扶贫基金会说过的,贫困是一种财富。祝她将来的生活顺利圆满!

  当朱玉峰出现在我面前时,他头顶上那一圈白色的伤疤显得很刺眼,刀口很宽,在头顶上围了一个大大的U字型,疤痕处是没有头发的,这样的黑白对比在他瘦小的头上显得更加醒目。
  原来在他14岁刚上初一那年,他因脑部血管畸形而必须做开颅手术,这样让他家一下子背上了三万多元的债务,至今没有还清。他姐姐于三年前考取了汾阳医科大,这样一来,供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像座大山一样,重重的压在全家人的身上。
  虽然如此,在朱玉峰和他爸妈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顽强的处世态度。
  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得知朱玉峰非常喜欢英语,曾想报考外语院校,但因学费太高而被迫放弃,选择了学费较低的昆明理工的机械工程。他告诉我,他经常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去村里的英语角。“英语角?”我好奇地看着他。“就在村里的小河边,我们几个一起练习英语,其实大家说得都不好,还有就是读读课文,背背笔记。”
  在农村,学习刻苦的孩子不少见,但是在这么闭塞的环境、这么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如此热爱和刻苦学习英文的孩子就不多了。
  最后,我用英语和他对话,让他说几句自己最想说的话。他想了一想,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开口介绍自己。有一点点紧张,但没有城里大多数学生那种用英语张不开口的窘迫和尴尬。虽然他的发音不太标准,还有的地方用词不太准确,但是,就这样一个穷困山区的孩子,敢在生人面前用英语说上三、五分钟,就已经很让人刮目相看和敬佩的了!
  他最后用英语说:“我的家乡是一个发展中的地方,我愿意毕业以后,来建设它,我相信它会变得更加美丽!”

  断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
  一进江艳华家,就看见书架上的《抗癌食物事典》。
  一说起丈夫,张俊英的泪水便夺眶而出,逝者已去三年,但她依然难以释怀;但提及乖巧的女儿,她的脸上便有了些欣慰之意。江艳华的父亲原在鹅口矿厂工作,三年前因胃癌去世,母女二人的生活猛然顿入贫困,现仅靠每月80元的抚恤金和亲友接济度日,目前家庭债务两万元。代县二中因江艳华成绩优异且家庭困难,减免了其三年的全部学费。这使她能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业。
  张俊英是个农民,51岁,小学文化,随丈夫搬来矿厂后一直没有工作。她的大女儿只上到初中便辍学在家照料妹妹;丈夫去世后,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小女儿江艳华身上。姐姐对妹妹说,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一定不能复读,一定不能辜负母亲的辛劳。但母亲却让姐姐不要给江艳华施加压力。
  如今女儿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但家里实在无力支付四五千元的学费。婆婆主张放弃这个机会,但张俊英却坚持下来。问她怎么支付这笔费用,她泪迹未干的脸上突然露出了微笑,说还有这房子,实在不行卖掉。她们住在矿上的家属楼,是这次寻访中为数不多的住楼房的户家。她告诉我们,虽然屋内看着陈设还不错,但她已开始变卖家具。她以100元的价格卖掉了370元买来的电风扇,又30元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虽然她经常会因女儿的学习费用向亲友借钱,但她最怕别人说自己可怜。她希望女儿能有出息,也希望有一天女儿能帮助自己偿还家中的债务。

  (二)
  朱玉峰的父亲朱效明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谈吐之中却让人感觉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他今年54岁,因酒厂倒毕失业在家多年,枯瘦的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10多岁。目前家中的仅有经济来源为每月70元的低保收入,因患有糖尿病,常年医药不断且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因是从山里迁出的搬迁户,家里也没有地。目前家中债务近3万元。
  但朱效明是一个积极而乐观的父亲。儿子第一年的学费4600元。当很多贫困家庭对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一筹莫展时,他却考虑了很多,想了三个在他和家人看来比较可行的方案。其一,他准备从亲友那里借一些以解燃眉之急,他估计可以借到3000元左右;其次,他准备以现住的60平米砖房作抵押申请贷款,或者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等儿子上学后,他准备去拾废品。 总之,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儿子上完大学, 问他有未想过孩子毕业后便可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他说那是太远的事情,他不想这些。他只希望让孩子过上与他不同的生活,不能象他一样因缺少文化而陷入生活的困顿。

 
[特困生高考背后的故事]
用  户:  匿名发出:
 
高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