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年前一句鼓励话 “计算机娃娃”成微软研究员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16日02:47 北京娱乐信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20年前,邓小平发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今天——
20年前,邓小平参观上海市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现在的李劲。 昨天,新一代“计算机娃娃”请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家吴文虎签名。图片由北京市科协提供
20年前,邓小平参观上海市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年前的今天(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参观上海展览馆的十年科技成果展时,亲昵地用手摸了摸计算机小操作手李劲的头,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意义深远的话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和信息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也改变了当年这个计算机娃娃的命运。之后的李劲高中一年级直升清华、三年半时间完成清华电子工程系本科及硕士八年课程、23岁博士毕业,如今已经是微软中国研究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互联网直播
“计算机娃娃”讲述成才经历
2月15日,中国科协、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市科协等联合举办纪念“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20周年互联网直播论坛。
上午10时许,在主持人的指挥下,进行了一半的互联网论坛把镜头切换到了美国。瞬间,活动现场的幻灯屏幕以及现场直播的数家网站的页面上都出现了一个小伙子,他就是李劲。通过互联网,李劲向北京、上海、南京、石家庄等十余座城市的计算机爱好者讲述了自己成才的传奇经历。
与电脑结缘
接受中国最早期计算机教育
1982年,上海市教育局从每个区挑选了8名小学生和8名中学生,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机培训,从而试验一下儿童对计算机教育的适应程度。在一些边学边教的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儿童接受了中国最早期的计算机教育。李劲作为徐汇区挑选的学生参加了这次培训。三个月后,上海市进行了一次计算机编程竞赛,李劲获得了第一名,那次他打印的是一条Sin曲线。从此,李劲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邓小平参观
发出“从娃娃抓起”的指示
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览馆举办十年科技成果展。13岁的李劲坐在计算机前有些不安,他在等“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来参观。在此之前,他不得不一遍一遍演示他的程序给许多人看,大家也一遍一遍地在他耳边说:“务求万无一失”。他不知道那个大人物到底有多大,直到这天上午,他才被告知,要来看他表演的是邓小平爷爷!
邓爷爷终于来到展台前了。李劲和另外一位小同学熟练地按动键盘,电脑屏幕上立即闪现出“热烈欢迎”的中、英文字样,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机器人,闪烁着一双灵活有神的大眼睛,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动听的歌声刚刚结束,一枚镌刻着“中国制造”的巨大火箭,呼啸着冲向蓝天,屏幕上豪迈地显示出:“中国,飞向宇宙!”
面对这两个闯进电脑世界的娃娃,邓小平同志笑了,满意地点着头。他亲切地问一位小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李劲。”
“多大了?”
“13岁。”
邓小平同志和蔼地抚摸着李劲的头,对身边的领导干部们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顿时,这个小男孩成为全场摄像机的焦点,他感到了身边小朋友们投来的羡慕目光。但当时的他还不懂天高地厚,高高兴兴地回答了邓爷爷的几个问题以后,竟然又对着电脑设计他的下棋游戏去了。
后来,有人告诉李劲,邓爷爷本来只安排参观1分钟,结果在他的身边逗留了6分钟时间。而那一句“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却让多少中国少年孩子跨进了电脑科学的神圣殿堂!
学业三级跳
16岁连跳两级入读清华
邓爷爷的亲切接见深刻影响了李劲的人生之路。从此,他全身心地扑在计算机上。
1987年,刚读完高一的李劲,就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破格免试录取。进入大学后,他又以优秀的成绩和优异的科研成果,获得学校光华奖学金一等奖,并获准提前两年大学毕业。1990年9月,李劲留校攻读硕士学位,因成绩卓著,于1991年3月,提前一年半进入博士学位的学习,同时参加电子工程系的科研工作。正是在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鼓舞下,计算机领域里,一颗颗耀眼的星星正在冉冉升起。
23岁成中国最年轻的博士
李劲初入清华时,学校对他采取最稳妥的教学方法。一切按常规进行,而且特别担心他的英文水平跟不上班。李劲最早上一级班,几乎从零开始,一个月后转入三级,并以很快的速度通过六级,达到优秀成绩。
从第二学期开始,刘润生教授为他制订了系统的学习计划,给他安排了许多数学、物理和生物方面的主课。
1988年9月,清华大学为他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培养方案,即让他3年内读完5年本科课程,再用两年拿到本应3年才能拿到的硕士学位。李劲就像上满了弦的钟似的运转个不停。他采用交叉学习法,每一年都同时读两个年级的课程。如果遇到两个年级的课程有冲突,他就干脆自学,补上没能去上课的那段空白。在学校的几年,他从早到晚,从来都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间运动。结果,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他就读完了5年的本科课程,比学校为他制定的特殊方案还提前了一年。
随后,李劲成为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生,经过三年半的苦读,1994年6月1日,23岁的李劲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博士,有人戏称他为“娃娃博士”。据李劲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刘润生教授说,李劲在校的成绩有七门主课是100分,绝大部分的主课都在95分以上。
研究多媒体
在图形编码领域声誉树立
1998年7月,享誉海外的李开复博士受命于比尔·盖茨先生,到中国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在清华,当他问起近年的毕业生谁最有名时,人们告诉他有一个叫李劲的学生是清华的神奇小子。当他转身问微软的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到哪里去找李劲时,他得到的回答是,李劲已在美国的夏普试验室工作。
而事实上,在来夏普之前,也就是从1994年至1996年的两年里,作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副研究员,李劲已发表论文近40篇,在国际图形编码领域的声誉已经树立起来。1998年,李劲在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与图像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召开的视频通信与图像处理年会上获得青年学者奖。这是国际图像研究机构给予获得五年博士学位后的年轻学者的一个特殊奖项,每年一人。这表明,27岁的李劲已经成为国际上从事多媒体研究的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微软研究院最年轻研究员
得知微软在中国设立研究院的消息后,李劲当即决定,回国工作!1999年3月1日,李劲回到了阔别5年的祖国,到位于北京中关村希格玛大厦的微软中国研究院上班。
当他第一天坐在微软研究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时,心情异常激动,因为作为这个世界级研究机构中一名最年轻的研究员,他即将从事的是跨世纪的世界顶尖技术的研究工作;更使他欣慰的是,这份工作还能帮助中国提高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因为这项技术是未来计算机产业的核心技术,对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在李劲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图像编码的压缩和传输。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尽可能减小图片及其他媒体(MEDIA)的尺寸,以便于存储和传输;并利用媒体的一些特性,把传输变得更有效。”这些话听上去似乎有些无边无际,但事实上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中,李劲有一句自己的“名言”:“如果有寂寞感,就不是搞计算机的人!只有耐不住寂寞的人才真正寂寞。”我们有理由相信,能耐得住寂寞的李劲以及正在一茬茬成长的计算机娃娃们,必将以更加超人的智慧和辉煌的成绩,推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信报记者张薇
新闻背景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
1958年8月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名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从1960年开始,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相继问世。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巨型机的研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一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银河”系列机分别于1983年、1993年和1997年突破每秒运算速度亿、十亿和百亿次;二是国家智能机研发中心的“曙光”等系列机。自1993年开始问世以来,在高性能和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2003年12月15日,10万亿次曙光4000A落户上海超算中心。曙光4000A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除美国、日本外,第三个能制造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从曙光1000、曙光2000、曙光3000、曙光4000L,再到今天的曙光4000A,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记录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