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洲际导弹 |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 | 中新网17日电 据俄罗斯塔斯社17日消息,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于16日将“闪电-M”运载火箭安装在发射架上,并开始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此次战略首长司令部演习的计划,俄罗斯军事航天部队计划于18日利用这枚运载火箭将一颗“宇宙”军事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俄战略导弹部队还将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攻击远在堪察加半岛上的靶标,届时普京总统将亲临发射场观看,并对演习进行总结。 "闪电-M"中级运载火箭于1970年2月19号开始从普列谢斯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卫星。"闪电"型通信卫星、"宇宙"卫星和"预报"研究卫星都是使用"闪电-M"火箭将其送入椭圆轨道的。"闪电-M"运载火箭长43.4米,于1976年开始列装,火箭第一级的最大直径为10.5米。 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最新一代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又称PC-12M型导弹,北约称为SS-27。它是“白杨”(SS-25)的改进型,是21世纪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支柱装备,将替换俄罗斯陆基战略核力量现有的6种导弹。1993年4月开始研制,1994年12月首次试射,1998年12月服役。已部署40枚,计划至2010年前共部署300-350枚。该型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单弹头式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星光惯性制导。弹长22.7米,弹径1.95米,起飞重量47.2吨,投掷重量1200公斤,爆炸当量55万吨TNT,最大射程10500千米,命中精度小于90米。部署方式为地下井或公路机动。俄军方称其技术性能和作战效能要比美国现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领先5-8年,可穿透现有任何一种反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军方表示,该型导弹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飞行技术性能,比国外同类型导弹先进5-6年时间,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防空武器无法将其击落。“白杨-M”导弹系统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战术技术性能优势。该导弹为单弹头式洲际战略弹道导弹,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是一种3级固体燃料导弹,即可机动发射,也可固定发射。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 普列谢茨克国家第1航天发射试验场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市以南180公里,北方铁路普列谢茨卡娅火车站附近的平原地区,北纬63度,东经41度,属大陆性气候,南北长46公里,东西宽82公里,占地面积1762平方公里,米尔内航天城人口4-5万人。 普列谢茨克是俄航天器、军事卫星、战略导弹的摇篮。1960年,作为首个P-7和P-7A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发射基地而开始秘密建造,自1966年发射“宇宙-112”航天器以来,几乎承担了所有军用卫星和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成为苏联和俄罗斯主要的军事发射基地,每年要发射各类航天器60枚以上。目前,该发射场拥有可发射所有轻型及中型运载火箭的阵地设施和发射系统,可发射“起飞”、“东方-2”、“联盟-Y”、“闪电-M”型、“旋风-3”、“天顶”、“宇宙-2”、“宇宙-3M”、“轰鸣”型运载火箭,目前正在建设“安加拉”和“联盟-2”运载火箭使用的发射平台和阵地技术系统。普列谢茨克同时还是俄最重要的战略导弹试验发射基地,目前主要发射PC-12M“白杨”(SS-25)、“白杨-M”(SS-27)和PC-22(SS-24)三种洲际弹道导弹。自1994年11月11日,叶利钦签署命令改建由国防部直接管理的国家试验场后,共执行了500多次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任务,最新型的“白杨-M”导弹也是在这里首次发射成功的。 目前发射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重建工作,2004年年底前,重建工作完成后,普列谢茨克将成为配备现代化的航空航天飞机、机车设备、无线电技术设备、灯光设备、气象设备的一类发射场,能起降最大降落重量达220吨的伊尔-76和图-154重型运输机,可发射所有型号的运载火箭,将取代拜科努尔,成为俄最重要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保障国防、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及商业发射任务。(闻新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