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马加爵落网 > 分析评论
严肃新闻岂能娱乐化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24日09:19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对马加爵案件的肆意炒作,已经使一个残暴的凶杀大案、严肃的法制案例,悄然演变为一场带有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的新闻炒作

  如果说,纯粹的娱乐新闻如此炒作,还有其本身的娱乐因子为由;而颇具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和社会新闻,被“搞笑”被“炒作”,使之娱乐化、低俗化,就有悖于新闻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了

  我们的媒体绝不是“媚体”,我们的责任绝不是迁就、迎合低级趣味,我们所追求的亲民性、可读性绝不是与恶意炒作、庸俗媚俗划等号

  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新闻工作的崇高使命是参与和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昂扬向上、健康活泼的舆论氛围。新闻传媒千万不能为“吸引眼球”而丢了良心

  这些天,随着马加爵的被逮捕,社会上竟衍生出好些“搞笑”的故事。某地街头张贴着一个酒吧的招聘启事,竟然酷似马加爵的“通缉令”,让路人啼笑皆非;有人制作了一个视频软件,在网上唱起有图有声的“马加爵之歌”:“一时冲动杀了几个哥们,二十万通缉我真是狼狈……”

  如果以为这只是个别的、边缘化现象,尽可以嗤之以鼻、不以为意,那就过于天真了。殊不知一些传媒也没有坚守主流阵地,对马加爵案件的肆意炒作,已经使一个残暴的凶杀大案、严肃的法制案例,悄然演变为一场带有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的新闻炒作。

  比如,大小传媒铺天盖地争说马加爵,或“妖魔化”,或“明星化”。什么“马加爵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星象学家认为,马加爵生于5月4日,他的星象预示他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之类的所谓“报道”频频出现;有些传媒,大字标题对马加爵冠以“校园杀手”、“云大屠夫”、“混世魔王”之名的同时,更热衷于大爆其平日“趣闻逸事”之“猛料”,争先恐后,惟恐抢不到人们“眼球”。有些传媒,“精神抖擞”地追踪着马加爵被捕后的一举一动,不放过警方专案组的一言一行,甚至把侦查、取证过程当作“明星登台”、“球赛鸣锣”或者“时装秀”、“真人秀”来报道。甚至据说,据此制作的电视剧《狂魔落网记》(一说《马加爵落网记》)已经呼之欲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闹哄哄,乱纷纷,大有使出浑身解数把这桩案子及其嫌疑人当作“星闻”炒作之势。

  这些年,新闻炒作越来越“火”,恰如一位娱乐记者所形象地描绘的:就像爆玉米花,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玉米豆子经过高温加热之后发出“砰”的一声爆响,变成了一朵玉米花——这个过程就叫“炒作”。只不过在这里,玉米豆子变成了一个需要广而告之的娱乐事件或娱乐人物。虽然它的本质并没有变,但是经过“炒作”的声势,它的形象和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纯粹的娱乐新闻如此炒作,还有其本身的娱乐因子为由(尽管常常炒作过度讨人嫌);而颇具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和社会新闻,被“搞笑”被“炒作”,使之娱乐化、低俗化,就有悖于新闻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了。

  严肃新闻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在西方传媒中其实早不鲜见。据专家介绍,在美国,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1998年底对美国16家重要媒体进行了1977年与1997年新闻报道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1990年代中后期,美国传媒狂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戴安娜王妃之死以及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成为新闻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之作。至于平日的电视节目里,“官兵捉强盗”(警匪新闻)、两性关系新闻更成了每天新闻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题材。

  这种现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传媒竞争加剧无疑是重要因素。然而,竞争的压力就必然导致新闻的娱乐化、低俗化吗?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到哪里去了呢?

  最近,我先后听到参加采访报道朝核六方会谈和全国“两会”的记者的反映,彼此都很是惊讶于本应非常严肃的国际性会议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大型会议的报道,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谐和音,新闻娱乐化的“有害细菌”已经入侵重大题材、政治新闻的采访报道过程中。例如有些记者对重大问题不感兴趣,而过度关注、追逐国际重大事件中的花絮趣闻;不少传媒热衷于在“两会”上对明星围追堵截,发问“你的新衣服多少钱”之类的无聊话题;错把贴近群众当作庸俗媚俗,削弱乃至放弃政治新闻事件本身的内涵。如此这般,足以引起我们充分的警觉。

  目前,新闻界正在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把低俗之风连同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和不良广告一起作为“四大公害”予以围歼,这确是迫在眉睫之计,有的放矢之举。我们的媒体绝不是“媚体”,我们的责任绝不是迁就、迎合低级趣味,我们所追求的亲民性、可读性绝不是与恶意炒作、庸俗媚俗划等号。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新闻工作的崇高使命是参与和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昂扬向上、健康活泼的舆论氛围。新闻传媒千万不能为“吸引眼球”而丢了良心!

  (作者为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吕怡然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