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长篇通讯《科学发展催生“新沈阳现象”》,反映沈阳在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文章中将沈阳“工业越来越‘重’,污染越来越轻,污染重镇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这一变化,称为“新沈阳现象”。这既是对我市环境建设与变化的肯定,更是对我市发展思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肯定。
从一个“重工业重污染”的代表城市,到“重工业越来越‘重’,污染越来越轻”的优秀旅游城市,沈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我们期待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道路上,沈阳能走出更多的新路,创造出更多的经验。
有两个消息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沈阳。
2003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52亿元。
而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与1996年相比,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50%,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43.2%;烟尘排放从23.7万吨降至7.1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从6.6万吨降至0.65万吨。
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在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却在不断改善。可能吗?
正是科学发展观,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沈阳这一重工业城市在环境质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振兴东北战役中,做环境保护的领跑者—————这样的追求,让沈阳这个曾经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数字变化演绎科学发展观
有人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好转是因为工厂减少了,工业的比重下降所致。事实却并非如此。
数据显示,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2001年是10%,2002年达到17%,2003年实现了33.3%,2003年沈阳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9%。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个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7.4%,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三产业。2003年,沈阳市许多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
与此对照,另外一组数字耐人寻味:沈阳2003年环保投入达到45.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96%。沈阳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创造了二级天数提高25%和46%的奇迹,2003年首次达到298天。
烟尘、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大幅度下降;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02年的48%上升到目前的7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97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8平方米……
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并驾齐驱,显示沈阳城市的环境与经济已经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城市综合系统基本趋于良性循环,过去那种经济制约环境、环境阻碍经济的城市顽疾正在逐步治愈。从“短处”寻找发展方向
沈阳一度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名单。这个自然条件并不占优、以工业为经济命脉的城市,污染重镇的“帽子”一直戴在头上。沈阳正是从自己的弱势中寻找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北方最佳环境城市的目标。
过去,沈阳的工业布局混乱,污染源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为此,沈阳市对老工业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从区域的重新划分开始,铁西、张士两大工业区等重新整合成为铁西新区,面积由原来的39.4平方公里增至126平方公里,铁西区打开了污染和衰退企业从城市中心退出的通道。
沈阳还彻底关停了冶炼厂、标准件厂、低压开关、炼焦煤气等40多家企业,从铁西的中心地带搬迁了120多家污染企业,彻底改变了铁西老工业区产业布局的不合理局面,使铁西、张士连成一体,形成数控机床、航天、新型材料等八大新的工业园区。
为打造“生态铁西”,他们花费500万元设计铁西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东北制药厂生产中释放的废弃物,与热电厂剩余的粉煤灰结合,可生产复合肥料;废旧汽车及家用电器回收后,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践“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昔日有东方“鲁尔”之称的铁西工业区再也不会走以重工业污染为代价的发展老路了。
通过这些战略大调整,沈阳的产业构成摈弃了过去的“三高型”企业,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和医疗器械及制药等八大优势产业。以铁西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东区发展汽车产业带,浑南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业等为标志,带动了周边地区工业格局的重整。
过去,沈阳市城区的工业产值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及制品等。现在工业的高产值主要来源于经过技术改造升级的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和医疗器械及制药等八大优势产业。东大阿尔派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磁共振基地,新松公司占据了国内机器人市场份额的1/3。沈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减量明显。
以人为本催生沈阳新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沈阳列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时间表。
沈阳市市长陈政高表示,“创模”要让百姓得实惠;市委书记张行湘要求,“环境年”建设不能单纯追求指标,应该真正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于是在闹市区、商业街中“长”出了街心公园、休闲绿地;政府出资每吨补贴20元,弥补型煤和散煤价差,让6万“低保”户用上型煤;71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36个安静小区在沈阳诞生;全市在各大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70个检测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无法入场销售……
市民反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某些农村环境脏乱差严重。沈阳市立即重拳出击,整治100个村屯环境卫生。通过“创模”,许多悬而未决的环境难题一一破解。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公众已从身边小环境的监督扩大到对河流、大气等大环境保护的参与。
老百姓说:过去白衬衣穿一天就黑了,现在可以穿几天没事;过去出门戴口罩,罩着鼻子的部位还会有两个黑点,现在不用戴口罩了;过去下雪一天就黑,现在半个月雪还是白的;过去到处都是冒黑烟的,现在很难见到了。老百姓还说,现在浑河不臭了,小区里没有垃圾堆了,连塑料袋也很少随风飘了。“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千奖万奖不如老百姓夸奖。”回首沈阳新旧变化,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如此感慨。
这一切只是新沈阳走向未来的开始。(据沈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