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突遇黑色五月
新快报讯 连续3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5月份的销量出现全面滑坡,比上月骤然下降20%,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
有的企业销量下滑竟在30%以上。难怪有的销售老总无奈地把刚刚过去的一个月称作中国轿车市场的“黑色五月”。
车市遇“拐点”?
是车市连续两年的“牛市”蓄势盘整,还是好日子遭遇“拐点”?今天作出判断似乎为时尚早。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什么样的汽车,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掉、就能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回想两年前,轿车进入家庭的第一波浪潮在少数几个大城市滚滚而来的时候,早于新车上市半年前,厂家的公关部门策划一种概念,再经媒体一炒作,消费者连真车都没见着,就揣着钱到专卖店排队订购,多甜美的好日子。坊间一则笑话说,您什么都不会干,那就卖车去吧。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的膨胀并非没有尽头。增量很快被吃尽,跑马占地很快没有了空间。专家称,未来两三年里,国内轿车生产能力将过剩20%到25%。不过,我们说是轿车市场面临拐点,并非要验证汽车市场“投资过热”的推断,我们期待的倒是在市场某种饱和状态下对于“存量”的竞争。
面临“存量”竞争
出现在今年5月的市场滑坡,直接的原因似乎并不难找:经济软着陆带来的银根收紧,购车贷款紧缩,挡住了一部分购买力。
入世5年的保护期临近结束,老百姓期待车价迅速和国际接轨而持币观望;年内频繁进行的价格战打破了老百姓对于中国车市的价格信心,买涨不买落更加雪上加霜;许多企业的新产品不能切准新出现的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群过于宽泛,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只好靠老产品维持生计;大城市轿车的购买力已经逐步释放,而新一轮中小城市市场没有未雨绸缪地得到开拓……
但是中国轿车市场意外滑坡无可回避的深层次原因,是大部分轿车生产厂家及其销售网络,对于即将来到的,并将日益白热化的“存量”的竞争毫无准备。
刚刚颁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了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规定了汽车销售的网络规则,在今后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争得一个轿车项目,拿上一个品牌的经销权,就能稳稳地赚钱的时代恐怕已成明日黄花。
(中辛)(实习生 蕥嬉/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