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
气象部门提前三小时向有关部门发出“7·10”暴雨警报但大多数人群仍不能及时获得
本报讯 前天袭击北京的暴雨创造了二十年来的两个之最,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昨天,市气象台郭虎台长在查看了历史资料后表示,自1980年到2003年的23年时间里,北京没有出现过如此强烈的短时暴雨。 “前天下午在暴雨中,我们都有点怀疑自动站出了毛病。”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向严谨的郭虎台长这样告诉记者。当时,在一个小时内,丰台降雨量达到了52毫米,石景山更是达到了74毫米。“紫竹院自动站更是邪乎,10分钟雨量就达到了23毫米,这不是下雨了,而是相当于从天上向下泼水。”郭台长这样比喻。最终,紫竹院以125毫米雨量在前天的暴雨中拔了头筹。 据郭台长介绍,在强度大的同时,其持续时间也达到了三个小时。这在过去的23年里是罕见的。降雨集中是第三个特点,在北京160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暴雨集中在了不到100平方公里,同时,前天降雨还呈现出中心区和西北偏多,北部、南部偏少的态势,西北和城市中心区都达到了暴雨级,而同一时间,南部的丽泽桥降雨仅为1.1毫米,十八里店也仅为4.4毫米,离天安门不远的古观象台也只降了6毫米,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区县的降雨更是少得可怜。而突发性是此次暴雨的第四大特点,因为对流云团的发展,在憋闷一天后,暴雨在下午4点突然而至。 预报短时暴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郭虎台长坦言,前天的预报还是及时的,在暴雨前3个小时,气象部门就向各有关部门发出了暴雨警报,但积雨淹没了一些立交桥。目前,市气象局和市水务局已经确立了“城市沥涝系统建设”课题,他们将根据城区排水管网能力和分布,通过卫星定位和计算确定可能的积水深度和面积,以提升北京市应对短时暴雨的能力。另据郭台长介绍,2007年精确到一公里的“北京奥运天气预报系统”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北京市天气预报的定点、定时预报能力,短时暴雨的预报将更准确和精确。 前天的暴雨还提出了如何让公众更快获取突发性灾害天气信息的问题。如果信息得到最快和最大范围传播,再遭遇前天的特大暴雨,许多人完全可以在房屋内等待或不开车上路,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性天气给城市带来的压力。郭台长介绍,气象台在预报出灾害性天气后,会通过专线向政府职能部门发布,而目前,向公众发布都是通过广播、电视、96221、121气象声讯台和气象塔,但这几种方式还不能完全覆盖北京大多数人群,如果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电信部门以发免费手机短信的形式和建立更多的气象塔、警示牌等告知市民灾害性天气信息,其效果将会更好一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