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际客运 黑车内幕(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13日16:42 来源:沈阳晚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沈阳周边城市出租车、无营运证的私家车,在沈阳异地运营,抢占正常城际间大客车线路运营的情况由来已久,司机们习惯地称这些车辆为“黑车”。“黑车”的存在,干扰了正常的客运秩序,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为详细了解“黑车”的内幕,记者在4天时间里东赴本溪、南下辽阳,通过与司机的交谈和暗访,掌握了大量“黑车”运营的内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沈阳“黑车”市场目前已经形成统一的组织,运营的车辆由专人负责调配,有指定的运营地点,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并藉此收取保护费。其组织的严密性、协调性令记者印象深刻。如果不将其早日根治,危害将不可估量。“收保护费”始于“五一”
“你们这车现在牛×啊!以前我坐你们这样的车都能讲价啊,现在好,一口价,爱坐不坐,怎么,现在生意好了?”从上车开始,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客老赵就一个劲抱怨。
出租车司机显然不太愿意讨论这个话题,只说油价涨了,费用也高了,别的什么也不说。捷达出租车在沈本高速公路上一路向东……
许多像老赵这样只是偶尔才乘坐并客出租车来往于沈阳、本溪间的乘客并不知道,不只他们要多交钱,司机的“保护费”也涨了,而这些变化都始于两个月前的一次“革命”。
沈阳、本溪间的“黑车”运营已有很多年了。此前也曾经有人收取“保护费”,但是在2000年这伙人被司法机关一网打尽。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有组织地收取“保护费”的情况,只是有部分“猛人”出面帮助出事的司机“化事”,藉此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这种方式,常常因为有司机不给面子,闹得双方脸红脖子粗。但是,今年“五一”后的一场“革命”结束了这种山中无老虎的局面。
司机们众口相传,“革命”的发起者是一个叫做“老疙瘩”(音)的“高人”,“革命”的手段是拳脚相加,“革命”的结果是“高人”一统了“天下”。
神秘人物神秘车
7月8日19时30分,青年大街文化路立交桥南300米左右的富元洗浴南侧,停靠着一辆悬挂着辽D93579牌照的红色桑塔纳出租车。车门敞开着,司机正站在路边拉活,只要有乘坐出租车在附近下车的人,司机都要凑上去问一句:“是去本溪的不?”
出租车旁边停放着一辆牌照号为辽AZ5730的黑灰色捷达车,司机位置的车门开着,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30多岁的男子正在与车里的另一个人闲聊,司机们习惯称呼黑衣男子为“小左”(音),是专门负责收钱的。
19时37分,司机凑够了4个乘客,回到车子里发动车辆。这时,“小左”拎着一个老板包走过去,出租车司机从兜里掏出30元钱隔着车窗递给“小左”。在此后的大约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类似的场景接二连三上演。
7月9日下午,记者在五爱街文萃路岗附近再次见到了收钱的“小左”,这次“小左”乘坐的黑灰色捷达车的牌照是辽 AZ5710。
辽AZ5710车不停地出出进进,令记者搞不清这辆车到底是干什么的。直到7月10日20时40分,记者在沈阳站前看到,辽AZ5710车后挡风玻璃上,挂着“本溪”两个字的牌子后,才豁然而悟:这辆车原来是用来“倒客”的。
沈本线“黑车”组织严密
在所有异地运营的“黑车”中,记者之所以选中沈本线“黑车”重点调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记者发现这条线路的组织最严密。
沈本线“黑车”在白天和晚上的发车地点是有变化的。上午7时到晚上7时,沈本线“黑车”在五爱街文萃路岗南大约200米的中国火锅城附近等活,晚上7时以后,则在青年大街文化路立交桥南300米左右的富元洗浴南侧等活。
为了不引人注意,一般在停车点,只会有一辆车等活,其他车辆隐蔽在附近的小马路、居民区中。在前一辆车凑够人发车之后,“小左”就会打电话通知下一辆车到位,记者在现场蹲守时,经常可以见到一辆车刚走一辆车即来的场面。
沈本线“黑车”一般都是本溪当地的出租车,根据情况的不同,这些车辆交纳的“保护费”标准也有区别。经常跑线的车辆,每次收取“保护费”30元,偶尔客串一下的每次收取60元,此外,还有一种属于包月的车辆,每个月“保护费”1200元,白天甚至还安排有车辆从沈阳、本溪对发。而向顾客收取的费用,也有严格的标准:每人30元,而且不能讲价。
各地“黑车”泛滥
沈阳周边地区“黑车”的运营现在都形成了固定的地点:辽阳、鞍山线的“黑车”在沈阳市文化宫对面的街边;抚顺线的运营车辆在津桥路沈波大厦对面的路边;铁岭、调兵山方向的“黑车”,在9·18纪念馆对面;丹东线的车辆则停在沈阳站售票处门前的广场上。而几乎每一条线路,都有专人收取“保护费”,其中本溪、抚顺、辽阳、鞍山几条线路,组织相对严密。“黑车”为何屡禁不绝
对于这些扰乱市场的“黑车”,相关部门的打击从来没有间断过,但为什么总是屡禁不绝呢?
首先是利益驱动。跑“黑车”往往要比在市内跑出租多挣一倍。以本溪“黑车”为例,一般情况下,一辆“黑车”一天可以跑两个来回,按每次拉4个乘客,每人收取30元计算,每天一辆车可以收取480元。去除各项费用300元(油钱100元、高速公路费80元、“保护费”120元),还有180元左右的纯利润。而正常沈阳市内的出租车,一个白天拉活的总收入不过200多元,曾经就有司机向记者抱怨,一天经常挣个七八十元。
其次是市场需求。“黑车”的生意在晚上更好。为什么呢?以辽阳、鞍山为例,一般晚上8时以后,空调大客就已经停运,而火车则要到晚上11时40分才有,这样一来,在晚8时到12时之间,就形成了真空,着急的人只能搭乘“黑车”,一个小时内经常有四五辆车满载乘客出发。杜绝“黑车”堵不如疏
由于“黑车”已经形成了组织,所以往往是管理部门查扣了一辆“黑车”,其他的“黑车”会立刻得到消息逃避检查。一旦风头过去,就又冒出来继续经营。管理部门为此也非常头痛。
既然“黑车”经营有效益、有市场,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因势利导,与周边城市之间开辟小型客车线路。既解决了“黑车”扰乱客运市场的问题,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就斩断了收取黑钱的黑手,遏制了社会丑恶现象。本报特别报道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