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梦魇河西要冲安西县:红柳林濒临灭绝(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28日14:28 来源: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短短的红柳树枝头上爬满了正在啃吃树干的柽柳条叶甲虫
甘肃省酒泉市安西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接玉门,西接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接壤,总面积2.41平方公里(折合3619.5亩),戈壁、沙漠、山地、丘陵面积占91.4%,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482.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1%,绿洲面积只有总土地面积的8.6%。全县辖10乡3镇,49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9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2.8万亩。由于地处马鬃山与祁连山连接形成的漏斗状的咽喉地带和干旱沙漠气候带,因而形成独特的气候条件,干旱少雨、风大沙多、风沙线长、沙尘暴频繁,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全年降水量只有45.7毫米,而蒸发量3140.6毫米,是降水量的69倍,有八级以上大风天气年均71天,沙尘暴日数13.7天。
安西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以粮棉生产为主。全县的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土地资源。由于县域地理环境地处荒漠戈壁内陆,气候干旱,风大沙多,沙尘暴频发,因而,现有的17.48万亩人工栽植的农田防护林和大面积的天然林成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条件、调节农区气候、增加绿洲覆盖面积重要的森林资源,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立良好的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绿色防护屏障。
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境内中西部的天然红柳林蔚为壮观,总面积达104.4万亩,如此规模的红柳林,在我国西部甚至全国也是极为少见的,同时它也是阻挡流沙、沙丘进入安西县的最后一道防线。2004年5月本网曾报道过安西县疏勒河天然红柳林发生大面积虫害的消息,曾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7月下旬记者再次来到安西县,经过深入调查走访,发现这里红柳林的虫害并没有减轻的迹象,用当地群众自己的话说,“这里的甲虫快把红柳啃光了,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安西就会被黄沙掩埋……”
“我们眼前这片已经基本荒芜了的红柳林,距疏勒河只有3公里,曾是疏勒河故道。前两年登上林区内的瞭望塔,放眼四望,尽收眼底还是郁郁葱葱、茂密的红柳林,将大地遮盖的严严实实。当时,安西人曾经以这里有黄土高原极为罕见红柳林为骄傲,可是现在这片红柳林被柽柳条叶甲虫啃吃成了这个样子……”安西县林业局刘志辉书记指着安西县城东风沙口前广袤的黄沙地痛心地说,“红柳林是我们这里独特的宝贵资源,红柳林耐旱耐碱,生存能力强,具有保土蓄水作用。”
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安西县踏实乡、锁阳城、望杆子等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红柳树上,既有一两厘米长的黑色柽柳条叶甲幼虫,又有三四厘米长的椭圆形褐色成虫,一尺多长的枝头上竟然密密麻麻地爬着40多头甲虫。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已经死亡的红柳树,那简直就是一个古老的战场,一些裸着骨骼的红柳或站立、或卧倒,都保持着一种不屈的气概。站立地如一个个铁骨铮铮的武士,虽然枝叶和树皮早已被甲虫吃光,它们仍将身躯耸向风沙的方向;而那些不幸倒地的红柳,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残枝向着风沙的方向伸展……
站在枝头光秃秃地红柳树前,安西县林业局刘志辉书记一行惆怅地说:“现在安西有百万亩红柳林正在被这种甲虫的幼虫和成虫啃吃,一棵红柳被甲虫啃吃一两年,这棵红柳就会干枯死亡。”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锁阳城遗址也是红柳虫灾比较严重的地区,刘志辉书记对负责旅游接待的小姑娘说:“你们这里再不积极开展灭虫工作,明年这里就会被沙海淹没,变成地下古楼兰,不能再接待游客了!”
让当地林业管理人员更为忧虑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治经费,防治人员只能进入公路周边的红柳林,封育区内的病虫害较为严重却得不到及时治理,这就造成了柽柳条叶甲虫大量繁殖,造成大面积虫灾发生。天然红柳林封育区大,看护的人员少,常使人有鞭长莫及之憾。采访时,记者就亲眼见到了一些红柳林区虽然有看护房屋却没有看护人员的情况,有关人员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尽早解决这些问题,将飞机喷洒药物等各种有效防治、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随后记者在瓜州大桥下的植树林带和望杆子60万亩胡杨林基地等处看到,在百万亩红柳林遭受甲虫吞噬的同时,安西县退耕还林还草和防护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新栽种的柳树和天然胡杨树郁郁葱葱,给人些许夏天的绿意。
落日溶金,斜阳低挂的时刻,丝丝缕缕阳光照在闪动地胡杨树叶上,偶有群鸟从远处的天空飞过,在镀满夕阳的天空快乐地飞翔,此时的胡杨林具有大自然特有的魅力,有人喃喃地说:“但愿这里的胡杨树不会遭受红柳那样悲惨的命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是安西县红柳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已经被柽柳条叶甲啃噬的裸露出树干、即将干枯而死的红柳树来源:人民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