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 > 新民晚报创刊75周年 > 新民晚报介绍
新民晚报七十年史:好稿叠出 毁誉参半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30日14:00  来源:东方网-新民晚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民晚报》的批评报道素有传统。复刊以后,具群众性和生命力旺盛的就是图文搭配的《蔷薇花下》专栏。《蔷薇花下》每天记录的都是普通市民读者耳熟能详的左邻右舍凡人小事,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每天一篇,倘若把它集中起来,洋洋大观,展现的就是市井小民陈规陋习民情风俗逐渐演变的生动画卷。它对染有陋习的人自有一种警世作用,对净化社会风气也有鉴戒作用,因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它与《新民晚报》十六字方针中的“移风易俗”也相吻合。然而,倘若冷静下来思索一下,又会觉得“蔷薇花下”批评的、鞭挞的、揭露的都是“小猫小狗”,芝麻绿豆之事,过去的说法是都属于社会普通人阶层“八大员”(即营业员、售票员……之类),大量的批评指摘、冷嘲热讽集中于他们,未免有失公允。

  报纸的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一向不容易搞。复刊以来,对各行各业的陈规陋习(它不仅市井小民身上有)、不正之风和官僚腐败现象,报纸也作了一定的揭露和批评。然而随着各行各业本位主义、地方主义的日益严重,这样的批评总是受到很大阻力,报纸批评的锋芒也多少受到削弱。各地的报纸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还联合起来搞“舆论监督大赛”。大热天,中巴为了拉客,在站上等客,少则一二分钟,多则四五分钟,让车上乘客如坐蒸笼,此事就成了舆论监督大赛的重要内容了。但《新民晚报》有时还是有些严厉批评的。 1992年有两篇很有战斗性的批评报道。一篇批评幕后人暗箱操作、暗度陈仓,违规操纵“中华名模评选”(《“中华名模评比”内幕曝光》),一篇批评评委浑水摸鱼,在戏曲“梅花奖”评比中作弊(《第九届“梅花奖”评比戏中有戏》)。某主办董事长仗着自己是“中华广告名模大赛”的主要赞助商,在比赛进入复赛后,威胁部分评委,要让已经被淘汰的某小姐进入总决赛,不然他就将抽走大赛的300万元赞助费。结果居然让他操作成功。这位小姐不仅进入了总决赛,还获得了“中国小姐”称号。不过这一结果当场遭到另外一些评委的公开抵制。那一届的“梅花奖”的评奖有些混乱。 27名获奖者已经评出,结果已经公布,有些地方报纸已经登出获奖名单。结果还有人拿“流动票箱”搞“补选”活动,获奖者因此变成了31名,并且把这个名单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在舆论的干预下,后一个结果被取消。

  《新民晚报》在读者中声誉日隆,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职工收入年年提高。部分新闻单位的采编人员都在设法调入晚报,应届毕业生中要求到晚报来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晚报职工爱岗敬业,素质提高。体现在版面上,是采编人员好稿迭出。

  1993年9月,被称为“世界第一斜拉桥”的上海杨浦大桥,仅用了二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就大功告成。这又是一个堪称奇迹的大新闻。两年前上海建成了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南浦大桥,圆了上海人一百多年的大桥梦。与南浦大桥一样,杨浦大桥的建成也不是一条突发性新闻,自从它开工以来,一直是世人瞩目的对象。可以说,有关它的新闻资源是全社会共享的。而什么时候可以搞到第一篇报道,也是要遵守新闻纪律,听从领导统一指挥的。所以,所有新闻单位无不把它作为重点报道的内容,谁也不会漏新闻。《新民晚报》记者独具慧眼,首先揭开杨浦大桥神秘面纱的另一面——速度和跨度都是第一,那么大桥的质量是否也是一流?回答是肯定的。孙洪康和青年记者杨俊采写了《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载1993年9月22日《新民晚报》)这样的角度,是晚报式的。也抓住了读者最想知道的要点。大桥何时建成,是读者关心的;大桥有多高有多长,也是读者关心的;而当最初的喜悦过去,读者最关心的东西就转化为:“百年大计,质量如何?”当时,产品的质量问题又是中国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报道获得了从普通读者到工程专家的一致叫好,新闻界同行也予以肯定,报道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3年1月11日,报社在原有的采访部门之外又成立了特稿部。这个部门仅有几个记者,他们的任务是:逢有地震、水灾、劫机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都要主动出击,奔赴灾区前线,为新闻版提供一定数量的新闻、特写;同时,完成《五色长廊》专版的发稿和编辑任务。在此之前,《五色长廊》专刊仅有一位编辑,以组织来稿为主。而特稿部成立后,《五色长廊》几乎全部都以记者自写稿为主了。最初仍是每周一期,1998年的扩版后调整为一周四期或三期。记者们追寻新闻热点、社会问题、百姓疾苦、人间世态,写出了一系列富有个性、并引起轰动效应的精彩文章。

  1994年9月,为迎接共和国成立45周年,《新民晚报》策划了一项重大题材的报道。国庆题材的报道是老生常谈了,年年搞,每年又总是各家报纸工作的重点,也是各新闻单位比思路、比创意、比智慧的较量。《新民晚报》这年别出心裁,派出特稿记者四人,重走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昔日战场,报道了这些旧战场的新变化。其主题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四位记者历时40天,纵横八千里,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连续发回30篇报道,在报纸上形成分量很重的一个通讯系列《战地重访》,报道有机地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等主题,组成一幅幅壮丽长卷,成为读者和革命前辈都喜欢看的生动活泼的热爱祖国的教材。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团队合作。报道获得了中宣部通报表扬,最后获得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灾难报道是特稿部追击的又一重点,广东凌霄岩爆炸案、云南丽江地震、张家口地震……每次,特稿部记者都闻风而动,火线采访,在第一时间展开全方位报道。而观察并反映一段时期的社会问题和百姓民生,如下岗和再就业等,更是特稿部日常采编中密切关注的题材。

  《五色长廊》被称为晚报上的“大剧院”,强荧就因发表在此的特稿而成为名记者。 1992年,他在《新民晚报》扩版时从《劳动报》调来,晚报给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他去沙漠探险、去寻找野人,以标新立异的体验式采访,造成一次次轰动效应,他做的士司机、去火葬场当殡葬工、在街头卖报……强荧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喝彩。“探险经历”是强荧采访报道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1993年秋,他跟随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死亡之海”——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表在《新民晚报》上5万多字、72篇的《“死亡之海”探险手记》为他的人生旅途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94年2月,《强荧“死亡之海”纪实摄影展》在上海美术馆展览大厅举行。同年8月9日,强荧将自己的探险物品和照片进行义拍,将10万元的拍卖所得捐给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设立了“强荧风险采访基金”,用于表彰和奖励敢于冒风险、敢于去第一线采访的记者。这也是上海新闻界在“林放杂文奖”之外,第二个由记者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奖项。1995年,强荧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1994年4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挂牌成立了。《新民晚报》也积极投入了慈善活动,与慈善基金会合作,在版面上推出了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慈善热线”专栏。全市人均月收入在230元以下的特困户有40多万人,回城知青、知青子女、下岗工人和孤老等,急需社会帮助。晚报上开辟的“慈善热线”专栏,就是向这些贫困家庭表示声援的。第一次登上这个专栏的是一位贫病交加的青年姑娘,换肾后每月仍需6000元的医药费。“慈善热线”上发表的通讯打动了许多人,丁法章总编和基金会副会长余慧文亲自上门看望,基金会也送上生活补贴。更有许多热心人纷纷捐款捐物,表达爱心。连大洋彼岸的美国读者,都捐了钱款,姑娘的困境在社会的帮助下得到了缓解。第二个“热线”报道的主人翁,是一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热线”描述了他在异常贫困中刻苦学习、在国内外学习竞赛中成绩优秀的故事。第二天援助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仅是赠送给这位学生上学代步的自行车就有6辆。“慈善热线”专栏作为长期栏目坚持下来,联系慈善基金会的记者孙卫星也先后向“热线”的主人翁捐助了数千元。几年中出现在这个专栏里的主人翁已有数十人,他们中不仅有做了一辈子好事而最后双目失明的老妈妈,有因公致残的返沪知青,有白血病、脑瘫儿和换心人;也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离休干部,有痛失爱子后捐款帮助别人的夫妇,有二十年如一日帮助家乡老人慈善事业的巴西华侨……通过《新民晚报》这个阵地,“热线人物”向社会的辐射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庆贺这个专栏开设一周年之际,晚报又与慈善基金会共同策划、发起了“慈善一日捐”,鼓动社会各界人士捐出一天工资,为特困群体献爱心,这一活动更是轰动了上海城,时任市委书记黄菊等领导也纷纷带头捐善款。

  同期版面上火起来的还有“夏令热线”。这是一条倾听千家万户普通百姓心声、为他们解决身边烦恼的“实事热线”。 1993年夏,暴雨连降申城,全市250多条路段多次积水,居民住宅进水的人家难以计数。《新民晚报》经济新闻部开创的“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就是在这年农历“头伏”第一天推出的。那天,夏克强副市长亲临新民晚报接听市民的电话,现场办公,直接回答群众的问题。专线电话接到市民对水、电、煤、公交、出租车、房管、商品质量、环境质量、市政建设等领域的投诉之后,记者随即进行采访,与有关部门联络解决。“夏令热线”第一天,两小时之内,拨打电话次数就达3000次左右,话务量超过证券公司最忙时刻的话务量。一个月内,“热线”共收到来信来电1600余件。值班记者每天将市民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传真给有关主管部门。同时在来信来电中抓出重点,进行追踪报道,刊出各类报道69篇。众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恼人露出了笑容。在“夏令热线”期间,蒋以任副市长还亲到晚报慰问记者。

  1994年夏季将临时,经济生活部接到一位读者来信,赞扬去年的“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希望今夏能继续开通这条为民排忧解难的热线。于是“夏令热线”又开通了。夏克强副市长会同丁法章总编辑、市公用局局长和自来水公司经理等,回访去年他接听过电话的曹杨新村一户居民。而通过电话解决了生活难题的市民代表,也专门来到报社表示感谢。就这样,“夏令热线”作为一条为民服务办实事的热线,坚持下来,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1995年,以“沟通理解参与”为主题, 在静安体育馆举行了大型的现场咨询,夏克强副市长再次出席了活动。这一届“夏令热线”吸引了市公用事业局、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市供电局、市技术监督局共同主办,同时有8条热线电话联动。上海国脉通讯公司也专门开通了“128夏令服务热线”。活动开始前,市委书记黄菊特意关照,要求“夏令热线”有关工作人员应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为民造福。

  1998年7月20日,第六届“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开幕时,年轻的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正来到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报道现场,与市民直接进行交流。经过一上午的现场办公,韩正深有感触地说,连续举办了六年的《新民晚报》“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其实也是上海城市建设管理发展轨迹的一种记录,市民的投诉内容已经从生活基本保障问题向生活质量转变,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应该根据市民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计划。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