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9月19日电(记者李桂茹)维持10年不变、全国起步价最高(12.5元/3公里)的深圳出租车降价已是大势所趋。在9月17日举行的深圳出租车运价结构调整价格听证会上,多数代表倾向起步价定为8元。听证代表质疑中间层“茶水费”等行业积弊,呼吁对现行出租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绝大多数代表认为,起步价太高导致深圳出租车实载率上不去。对于出租车具体调价方案,大部分听证代表倾向于起步价8元/2公里或10元/3公里。消费者代表张永亮说,多数消费者也希望把起步价调至8元,起步里程为2~3公里,以鼓励近距离消费,公里价为2~2.2元,候时费为0.5元/分钟。
专家代表薛博认为,不应由于定价过低成为居民日常的通勤工具,从而影响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作用的发挥。
听证会还将焦点对准出租车行业内部体制与行业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代表纷纷指出出租车行业内部复杂,体制积弊深厚,调价只是表面问题,行业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应改变营运牌照投放的既定方针,实行配售和向社会开放两条腿走路,打破垄断,使得企业真正进入良性的市场竞争。
有代表指出,目前深圳的出租车行业存在“中间层”已成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些出租车企业在发放牌照时把车牌包给中间层,再由中间层转包给司机,而在这过程中,中间层一般都要收取3万元~6万元的“茶水费”。现在签合同先收茶水费已经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由此也派生出了大量蓝牌车。要改变企业与司机一边倒的“霸王合同”,由政府制定统一合同格式,列表收费。规范中间层的降低运价的同时,必须降低企业租金和出租承包费用,改革牌照投放办法,让市场有更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