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 > 中国《新闻周刊》创刊200期 > 中国《新闻周刊》2002年精彩回顾

新闻周刊:网络ID江湖


NEWS.SOHU.COM  2004年09月29日11:39  来源:新闻周刊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在网络上,一个ID就表明它背后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新经济泡沫渐渐破灭之后,网络留给中国人一个江湖,一个用脑袋思考、用手表达的言论江湖。

  这个江湖里最常用的武器是字母和汉字,最狠的暗器是逻辑和思想,最大的收获是自由和名利。

  浪迹江湖的ID们殊死论战,加入退隐。不可否认,一些ID正在把从江湖斩获的战利品——话语权,投资于传统社会,并影响那些没有卷入江湖的人们

  用ID生活

  在论坛上,可以看到比生活中更为真实的人性,看到善恶交错、权力纷争,看到快意恩仇,相濡以沫

  在中国警方的户口档案里,没有眼前的这个苏蓁:在北京老街口这个僻静的“吧”里,苏蓁半偏着头,轻轻搅动着咖啡,长发顺脸滑下,昏黄的灯光从吧台的方向斜射过来,柔和的光线勾勒出她姣好面庞的轮廓,在流水一般的钢琴声中,她令人想起塞尚那些精美而雅致的油画。

  苏蓁是个ID。在网络社会里,ID就是她的身份证。“一位刚和我见过面的女网友也说,想象不出网上那个刀光剑影、尖锐泼辣的ID,生活中却是一个这般柔弱的女子。”苏蓁笑着说。

  内向、羞怯、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在北京一家报纸做文化编辑的苏蓁这样自我评价。她朋友不多,繁忙的工作之余,生活就像一杯乏味的白开水。“英国作家毛姆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是对很多离乡背井来到大城市谋生的人来说,孤岛的感觉远多于其他。生存压力和利害冲突让彼此之间因隔阂而冷漠,那种在孤独苦闷中看着青春一点点老去的感觉很可怕。而网络,好比一条纽带,把每座孤岛拉近,连在一起。”

  误闯“桃花岛”

  从上网多变成自称的“超级网虫”,苏蓁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她说以前上网多是为了查找资料,一次偶然“误入”社区的文化论坛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记得第一次上论坛,试着发了篇帖子,内容是关于流行音乐的评论,第二天上去一看,居然有十来条跟帖,有夸的,有扔板砖的,有随声附和的,鲜活的话语背后站着一个个性格分明的人。那一刻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就仿佛在一间暗黑的屋子摸索已久,眼前忽然出现一个灯火通明的酒会一样,你可以与人交谈,也可静坐一隅观看世相,自由而温暖的氛围,让人无法不被吸引。”

  苏蓁满脸兴奋地描绘她的“坛中人”生活:每天深夜,端坐于都市一隅的电脑前,想象着自己顺着电脑连线,八爪鱼似地伸到暗夜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去阅读那些陌生而鲜活的面孔。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像在黑暗海底畅泳的鱼儿,无比的自由和舒展。

  然而苏蓁为不少网友所熟悉,却是因为她的攻击性。她说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自己得以抛掉淑女“伪装”,展现柔弱外表下反叛的自我,但凡对不认可的观点,断不会像现实生活中一样因考虑利害关系而假以辞色。“我总是单刀直入,‘见血封喉’,所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发战争,迄今为止,已创下被四个论坛封掉十来个ID的‘纪录’了。”

  与人争辩 冲突升级 大规模械斗 ID被封,这几乎成了苏蓁论坛生活的必然模式。对此,她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描绘自己:游走于网路之间,提刀茫然四顾的独行侠。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论坛本质的话,我觉得‘江湖’二字再恰当不过。何谓江湖?就是管制较少、自由较多,更多体现人之本性的地方。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论坛上看到比生活中更为真实的人性,看到善恶交错、权力纷争,看到快意恩仇、相濡以沫。这正是论坛魅力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苏蓁说。

  网络即江湖 这已算一个“古老”的命题,相对于“网络是第二社会”这样的概念,它的涵义至今仍有些令人费解。中青在线青年话题论坛版主李方对此的理解很独特:从政治角度看,江湖远离政治中心;从法律角度看,江湖是法律的死角;从地理角度看,江湖意味着广阔的空间。

  “较松的管制、即时互动性使论坛成为某些人实现言论自由的地方;论坛以虚拟民主的形式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论坛的开放性产生较好的包容性等,这些都体现出江湖本质的特征:多元、丰富、开放、同一规则下公平竞技。”正经职业是报社编辑的李方说。

  颠覆话语禁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当美国人把“人有表达的权利”写进《宪法》时,就证明表达和交流不仅仅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日内瓦公约》曾有一条法令规定,抓住犯人不许关单间,必须有两个或以上的人关在一块儿,哪怕互相打骂都成,这就是尊重人表达与交流的权利。”

  自由的表达让一位江湖人“欣喜若狂”:“比如在那个‘性问题论坛’上,人人都坦然地面对性问题,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对于性的看法。把性作为人与人之间亲密的交流形式,这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这里却成为一种现实。”

  “网络论坛成功颠覆了现实语境中的话语禁忌,让现实生活中不能说的,说不了的,不好说的,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出来。论坛的作用因而表现在两方面:言论自由的阵地;消解情绪的通道和‘解压阀’。”周孝正教授说。

  触网两年的李方对论坛的本质特征有深刻的领悟:“现实社会虚伪的东西太多,杂七杂八,真伪难辨。而在网上,你能看到最真实的国民特性。上网两年来,发现所观察到的国民性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也才知道我这样的知识分子以前是生活在乌托邦里。”

  等一下,我去看一下洗衣机

  “我爱在网上聊天是因为好玩。你可以想象,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高身份和地位的人在和你聊天时,突然跟你说‘等一下,我要去看一下洗衣机’时多有意思!”网络写手猛小蛇在谈到自己迷恋BBS的原因时,这句俏皮话让人记忆深刻。毕竟,在现实社会中,所有人都跟自己的身份和所处阶层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眼光或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制于自己所站的位置,或被俯视,或俯视别人。

  “网络实际上是一个‘重新赋权’的地方:它可以使现实中的一些握有权力的人变得一无所有,也可以让一无所有的人获得权力。”人民大学从事网络传播研究的新闻学副教授彭兰一语道出真谛:网络生而平等。

  “平等让网上朋友之间的交往成了纯粹意义的心灵交流。”一位名叫小小斌斌的网友说:“这种‘神交’完全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脱离了利益制约,看不出距离却又存在着距离,所以可以无所顾忌无所约束,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如果处在现实中就不同了,现实中的朋友则是心灵与社会关系交融的那种,没有网上那样纯粹,所以说在现实中找个真正的朋友要比在网上难多了。”

  道义人心

  “没有自由是可怕的,没有规则的自由更可怕。”几天前,《中国青年报》旗下的论坛发生公开揭人隐私、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诉讼的事件。对此,一位网友如此写道。

  周孝正教授说,缺乏必要的约束是目前网络暴露出来的重大弊端,严重的话,可能使人伦道德、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有位作家曾形容‘网络是可以随地大小便的地方’。这话虽然有点不雅,但话丑理端,反映出一些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能‘随地大小便’吗?不能。网上也是人的世界,当然也不能。自由过了头,便退化为野蛮,所以什么事都要以文明作底线。”

  网上其实并非没有规则存在,每个人注册ID发言时,都必先同意论坛的一些约束条款,譬如规定的一些昵称、内容方面的禁忌等,但每位网友的素质不能等量齐观,加之中国目前没有制订出一部《互联网管理法》来,使不少规则对破坏者们形不成约束,如同虚设。

  苏蓁说,武侠小说中的江湖、道义和人心所向即为规则;而现代社会里的网络江湖,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法度都还很欠缺。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这个江湖还远没达到可恣意纵横驰骋的境地。

  江湖关键词点击(一)

  论战:又称“掐架”,如果人多,也可唤做“打群架”、“群殴”。斯文的论战类似于李大钊与胡适的“过招”,个性化的“掐架”常常是“后现代”式的,对话一般在唐僧和至尊宝之间展开。

  根据一些国外研究者的研究,网络社区可以划分为以下成员,不同的角色分工也就形成了社区的组成结构:

  追求成就者:这类成员的动机,是满足某种成就感,比如,累积作品,获取地位名声,或者熟练交流技巧等.

  探索者:他们不太看重获取,而喜欢探索环境,以知晓各类秘闻秘事,学习奇巧新颖秘技,把握群体构成为乐.

  社交活动者:参加一个网络群体的目的,是社交。这类成员更注重交流的个体,甚于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恶作剧者:这些人往往是一个BBS里极少数人, 以调侃,骚扰,制造混乱为乐趣。

  这种分类标准,由“社区环境” “参与者”维度和“互动” “表现”维度为参照进行划分的。

  江湖关键词点击(二)

  ID:也叫马甲,主要作用为掩盖真实身份、性别或其他,类似于化装舞会上的假面。随着生活奔向小康,人们拥有的马甲也越来越多,且功能趋于多样化,在此列举一二:提自己帖子或自我表彰之用;一直想揍某个极讨厌的ID,但为爱惜羽毛,换件马甲恶心他。

  马甲变,民风变。譬如以前常说一句话: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现在就已变为:没人知道你是几条狗。

  江湖关键词点击(三)

  版主:又称斑竹、板猪,是江湖上的“特权阶层”,坛子的“掌门人”、“土地爷”,手握给别人文章封“酷”、“精品”大权。

  点击率:在某种意义上它有着与道琼斯指数相同的属性,其高低左右资深坛虫情绪,一天的欢喜悲伤全指望它了。

  帖子:除了ID,江湖人士在论坛上唯一能被看到东西。形似狗皮膏药,细看是文字。

  跟帖:对第一次粘贴的狗皮膏药有任何看法,再贴一个你的,就是跟帖。

  与点击率相比,跟帖更能体现原帖的人气和共鸣度——当然也体现欠揍的程度。

  拍砖:电话线不是拿来上网的,砖头也不是用来拍的。可在E时代,那却成了它们唯一的用途。

  论剑ID

  江湖靠武力维系,网上是绝对的逻辑强弱。更有江湖烈士,为此殚精竭虑而死

  在北京一家外资公司做市场调研员的谢桥说,自己初入论坛时,只想安安静静地看看帖子,或有感而发,写点心情文字,一来消遣寂寞,二来学习别人的好思想,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卷入旷日持久的论战之中。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论坛里火热的气氛很快把他同化了。“看板砖一块块飞来,你无法平心静气,更无法置之不理,你只有还击,一来二去,一场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让谢桥一战成名的那次论战发生在天涯虚拟社区,时间持续近两个月之久,“绝对称得上各社区论战之经典”。

  “论坛里我们一拨人跟另一派人无论就什么事件、什么观点都要燃起战火,你来我往,每天要发近万字的‘讨伐檄文’,最厉害的是双方曾在两个多小时里跟了80几份帖,我一个人就跟了10多条,每条字数都在一、两千字左右。为了不给抓住话柄,每天都处心积虑地做准备,四处引经据典,下笔如生风,写文章从来没有过那么好的思维状态。

  “记得有一次论争一个管理问题,准备不充分,眼看打不过了,就急忙让一铁杆网友向北大念MBA的师哥求救。那位MBA也特厉害,当即抱了一大摞书啊大辞典的,赶了一个通宵,写了洋洋洒洒一篇万字论文发在坛子上。对方看我们居然有如此高手,没办法反驳,也就偃旗息鼓了。”谢桥回忆起自己的“赫赫战绩”,仍是抑制不住地兴奋。因为那场“战争”,谢桥在网友中名声大噪,他成了那个版的“斑竹”。

  “那时候我还在山东一家报社工作,常常在办公室熬夜上网,第二天一早才回去打个盹。上班时精神很不好,眼皮直打架,可一看见电脑就劲头来了,什么疲倦也都忘了,赶快查看自己的帖子有没有人回复,点击率高不高。如果看见有一大串回复就高兴,但若看到帖子沉了下去,心里就特别难受,整天上班都给哏着什么似的,老盘算着该发个什么样的帖子能把别人打败。”

  谢桥说,他知道自己那段时间是“网络成瘾”了,可只要身在坛子里,就会无法控制住地沉迷。 “对一件事如此着迷,从小到大还是头一遭。你不知道,查看点击率、与别人掐架带来的快感,有多么难以拒绝。”谢桥深有感触地表示,现在他再不上论坛了,连看也不看,害怕再陷进去 那种痴迷的状态让人身心俱疲。

  跟别人刀光剑影唇枪舌战,没日没夜在论坛上发帖 谢桥说那并非为寻求一种民主或自由,而单单是为了表现和证实自我,获得话语权,以得到小圈子内的认可和尊重。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的彭兰对此有十分精辟的分析:“网络是一种语言的世界,‘话语权’也就是其中至高无上的权利。一个人‘话语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在网络中的生存质量。所以,对‘话语权’的不停争夺以及带来的精神与心理满足,就像毒品一样,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

  争夺话语权成为论坛永恒的主题,这或许是很多“坛中人”始料未及的。不少曾抱着学习、交流等平和姿态前来的网友,都或多或少像谢桥一样卷入“战争”。人类争强好斗、自我中心、控制他人等劣根性,在网络这个虚拟的自由世界里被放得更大。当战争的热望替代了寻求民主、自由的初衷,而成为论坛的全部内涵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些什么?

  朱海军事件或许能让人悟出些什么。一提及互联网论坛,人们都不会忘记“朱海军”这个名字,然而当谈到这位逝去快两年的故人时,人们的记忆里依旧是那些负面和不解的东西:他极力鼓吹的“人因为面对面性交而导致了直立行走”的奇谈怪论;他高呼要成为“互联网上最有名的人”;他“自不量力”四处挑战;他不舍昼夜网上苦战的半痴半狂状态;他因上网过劳的“无谓牺牲”…… “数字之父”尼葛罗·庞蒂曾有一句经典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狂”朱海军却以“殉道”的举动完成了对这句话的颠覆,甚至成为对互联网进行批判的“标本”。

  作为朱海军的朋友,李方不愿再谈及这出悲剧,他只是淡淡慨叹:“海军太偏执了,无法拒绝网络即时互动带给他的快乐。”

  “我一直在思索,网上论坛产生的原因和真谛是什么?老外认为你聊天80%在论坛上进行,证明你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意见有一定限制。”李方认为,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可以看作是纸媒体的有益补充,交互式的言论方式提供了传达民意的声音通道,网络论坛也因而成为“民意表达的试验田”。

  “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现在大约有3370万注册网络用户,人群的注意力正以一种数量集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话语权的诉求。这也是媒体变革的前兆。”

  李方说,论坛作为一个声音的广场,意见的交锋不可避免,因而他是不反对论战的。何况这种论战“比较公平”。

  说到论战,李方记忆深刻的有三次:“一是朱海军的‘性学’理论遭到众网友的攻击,海军单打独斗,与几十名网友交战四、五个月之久。二是我与方舟子的战争。我到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与之对垒,最终以我的IP地址被封掉而告终。还有一次大规模的论战是我无意中说了一句‘河南人怎么一窝窝的’,结果得罪了他们,两百多人到坛子里来拍我的砖,弄了很长一段时间,适逢春节,大家才各自散了。”

  “真理越辩越明。只要不是胡搅蛮缠,论战是件好事,一来可休闲娱乐,吸引人气,二来提高了注意力,锻炼了理性思维和逻辑的严密性。”李方说。

  一网强坛

  强国论坛

  www.qglt.com/cgi-bbs

  《人民日报》社主办,以时政及社会敏感问题为主要话题,言论较为开放。

  新华网论坛

  Forum.xinhuanet.com

  新华社主办。分“发展”、“统一”、“反腐”、“环保”等几个版块,多关注社会时事。

  西祠胡同

  www.xici.net

  位于Elong社区。栏目众多,以“锐思评论”、“社会广角”以及专业版“记者的家”最为有名。

  中青论坛

  Bbs.cyol.com

  《中国青年报》主办。以青年问题为主要关注点。“青年话题”为其经典版块。

  新浪网论坛

  People.sina.com/forum

  中国最早的论坛之一。长盛不衰的版块有“金庸客栈”、“读书沙龙”、“IT业界论坛”等。

  天涯虚拟社区

  www.tianyaclub.com

  社区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版块。“关天茶社”、“天涯杂谈”以其思想深度和理论水平闻名网路。

  西陆社区

  www.xilu.com

  三九集团主办。其中“社会观察”、“军事天地”人气较旺。

  IT写作社区

  www.donews.com

  汇聚IT界和新闻界人士,为业界人士交流业务及信息之地。

  ID名利场

  网上成名,网下获利。网络写手在虚拟世界扬名立万之后,又都纷纷回归现实传统世界

  3月6日。下午三点。北京丰联广场星巴克咖啡厅。

  猛小蛇是这次采访的主角。

  当年网路四大杀手之一、号称“灰心杀手”的猛小蛇一身“时尚”的唐装打扮,娃娃脸上挂满狡黠的笑。那表情,忽然令人想起一部好莱坞的电影片名来:《这个杀手不太冷》。

  跟他的文章一样,猛小蛇的语言总是简单而有趣:“我现在哪还算什么名人啊?‘9.11’之后我也下岗了,在家呆了大半年,又去了一趟香港、泰国,把钱都花光了,所以得找份工作糊口啊。”他说他现在在一家财经报纸当编辑——主持“数字生活”版——“斑竹”从网上被下载到网下。

  与很多采访对象不同,猛小蛇是唯一不否认通过网络在现实生活中谋到利益的人:“我确实是用网上的名气来置换传统媒体话语权的人。在网上出名后,有很多传统媒体来找你,让你可以很容易地在传统媒体中取得一块属于你自己的领地。如果没有网络,可能我写一辈子都只是个小编辑呢!”

  “网络是个放大镜,有的人放大后就刻意追求、刻意经营,希望寻找更多的放大镜,把自己越放越大,然后利用网上的名气去为自己置换商业利益。”

  这条会笑的小蛇说:“其实网上的名气是有很多泡沫的。当初为什么出名?是因为别人在搞技术而他在搞文艺作品,显得与众不同。而传统媒体不一样,它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仅仅靠吹是不行的。香港不是给卫慧开了专栏吗,可是几个月后她自己就写不下去了。”

  “我不会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放大镜,就适时地退出来了。现在,在传统报纸上有这么一块地让我去经营,我就要认真考虑如何把它经营好。”猛小蛇的话透着四川人的机灵和率真。

  他递过来一张报纸,版面上的署名是“严文波”。“以前在网上只是一种虚拟的体验,得了名也是一种虚拟的名气。我觉得作为一个严肃的新闻工作者,还是用真名比较好,写东西靠虚名是靠不住的。我想用严文波来作一种试探,看别人的反映怎么样。”

  现在北京一家报纸做记者的金错刀说他已经很少上论坛了,一是没了那种书写的激情,二是现实的工作让他忙不过来。“我99年开始上网,多在新浪的坛子里逛,看看IT、网球、旅游什么的。那时论坛资源还非常少,不少人凑到新浪论坛里发帖子,我看得多了,也来了兴趣,写了不少贴上去。当时也没其他想法,就希望自己的文章点击率高点,其他的都不过问,被转载了也没管过,都当了活雷锋了。”

  他说网络带给他的最大收获就是“金错刀”这个网名。生活中已经没人记得他的真名了,朋友同事都叫他“小刀”、“错刀”,如果有人偶尔叫他的原名,不仅是他的同事,连他自己一下子都会反应不过来。

  他说,关于金错刀这个ID,去年还发生了有人冒此名到一家网站散发关于吴真杨澜事件帖子的事,他及时进行了处理。“一个名字用得久了,难免会有了感情,就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允许别人去玷污它的。”

  与很多依靠BBS成名的网络写手一样,金错刀的写作阵地从BBS转到了专栏上。在新浪、天极网等数家网络和传统报纸上,金错刀都开设了个人专栏,据说,那给他每个月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从网上到网下,从虚拟到现实。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网络名人们,都纷纷挟网络之名,在现实世界中扎稳根基,完成了向传统社会的回归。曾经的网络写手、现在的媒体“精英”王小山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如果说失望,我也不是对网络失望,而是对生活本身;如果感到幸福,也不是因为网络而幸福,还是因为生活本身。

  北京一位资深的IT界人士评论说,像1998年到2000年那样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BBS“造神运动”时代不会再出现了。“那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刚诞生不久,一切资源都很稀缺,能上网的人不多,论坛尤其少,因此,BBS文学这种自由活泼、让人耳目一新的形式自然能引起广泛关注,要成名也比较容易。然而现在想通过这个渠道一举成名就非常难了,因为现在网民几千万,论坛据说也有十来万个,各种人材济济,藏龙卧虎,想冒尖是难上加难。”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论坛从个人英雄时代步向群体主义时代,互联网逐渐回归它作为信息介质的本来面目,传统世界开始学会通过网络这个渠道来获取所要的资源,一种新的利益互动关系正在形成。

  一位名叫“陌路人”的“老网虫”说,他经常在一些著名的论坛发表对新闻时事的评论,原先只为自我倾诉表达,不料却收到不少传统媒体的要求使用其稿件的信函。“我在论坛上发的帖子很多都变为了铅字,每个月收到的稿费都够吃了。”他说。

  《中国青年报》编辑、中青论坛版主李方也说,自从自己在网上“出名”后,前来约稿的人络绎不绝,“多得根本无法写过来”,以致于“态度很不好地拒绝了不少人”。但李方出版的书,主要还是卖给了在论坛里那些“江湖义士”中卖出不少。

  本刊记者/孙亚菲

  见习记者/盛岚

  一网强坛

  泡网俱乐部

  www.infodaily.com

  圈子味极浓的一个论坛。坛内聚集了中国最早一批BBS名人,如王小山、韦一笑、大家乐等,该论坛现已拒绝接收新会员。

  北大三角地

  bbs.beida-online.com

  汇聚知识界人士,会员素质普遍较高,评论热点问题见解深刻、独到。

  新语丝

  www.xys3.org

  方舟子创办于美国的个人网站,多以“学术打假”为主旋律,兼谈其他热点问题。

  万科周刊论坛

  www1.vankeweekly.com

  万科集团创办。一个新兴的精英论坛,经济、文化界名人多聚集于此,万科总裁王石常在论坛上“现场办公”。

  和讯论坛

  Forum.homeway.com.cn

  《财经时报》主办。为财经话题专业社区,常有不少小道消息发布。

  大洋网论坛

  Club.dayoo.com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讨论话题范围较广,是关心都市话题者的好去处。

  

  BBS江湖剑客榜

  雪村:歌手、作家、“泡网俱乐部”之“江湖弹琴”论坛版主。知道“翠花,上酸菜”,就知道他了。

  王小山:网络写手,原《南方都市报》编辑,现职务未明。

  老榕:骨灰级网虫,中国第一网虫。原MY8848网站CEO,现自办一IT公司。

  方舟子:旅美生化博士,创办“新语丝”网站,“学术王海”。

  王怡:青年学者,任教成都大学,原天涯社区《关天茶社》版主。去年底愤然去职(版主),被众网友尊为“义士”。而今偏安西南一隅,潜心进行法学研究,并撰写大量思想学术随笔,目前尚不知这位蜀中高人何时再出茅庐。

  李方:《中国青年报》评论版编辑、中青论坛青年话题版主。2000年,李方因在六个月里发帖4000余条而被称为“最高产的版主”。目前“版主日记”近三百篇,其中1/3进入其刚出版的《笨拙的自由》一书中。

  痞子蔡:台湾作家,《第一次亲密接触》为其成名作。刻下有才尽江郎之谓。

  刘韧:donews网站创办者,《知识经济》杂志主编,自办多家公司。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