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 > 中国《新闻周刊》创刊200期 > 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精彩回顾

新闻周刊:进入“后武侠”时代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06日20:48  来源:新闻周刊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就像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总觉得80年代之后生人离武侠文化越来越 远一样,现在校园里的年轻一代也常常不能理解前80年代人对武侠世界的刻骨铭心的成长记忆。他们本能地拒绝对武侠情结的刻意挽留和沉迷

  文/吴珊 插图/郭竟雄

  随着内地版的《射雕英雄传》在全国各电视台的热播,关于武侠小说和武侠剧反而成了一个不那么热门的话题。尽管,对张纪中版的《射雕》还是能找出许多不满和挖苦的茬口的,但是,相比起当初的《笑傲江湖》,人们反而不再有那么高的热情去褒去贬,去为它费尽口水。

  既然已经是这样一个既成事实——“央视版”的武侠剧也就是这么个水平了,它们虽然精美,却永远也不会达到我们心目中对武侠剧的想象,那还有多少可说的呢?接受这个事实吧。因为,伴随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人成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时代过去,是否可以说,也就是武侠时代的过去,“后武侠时代”的到来?

  迷失了方向的武侠时代

  进入西祠网站“金庸茶社”讨论版,留下“请茶客出示年龄”的题言,竟然很快收到66条跟帖,有27人生于70年代末,其余大多生于80年代初。茶客 “都市游侠”写道:“难道武侠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吗?金庸古龙之后难道就真的没有人可以撑起武侠这一片天空了吗?看着那个叫黄易的人孤独地施展着那套叫寂寞的剑式,心中不免有几分凄凉。从金古梁的三足鼎立,到两只叫温黄的猴子对决在没有猛虎的时代,再到今天那只成不了佛也无法做回孙悟空的黄猴子孤独地叫卖身上一只又一只虱子,我们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难道武侠真的没有希望了吗?虽然黄易的《边荒传说》还能卖钱,但由于《大唐双龙传》的失败,武侠的方向也随之迷失了!”

  当年古龙曾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我希望至少能再活五年的时间,让我把‘大武侠时代’写完。我相信这会是提升武侠小说地位的作品,也会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只可惜天妒英才,上天没有再给他五年的时间。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除了金庸已经获得了文学界的认可之外,武侠小说仍旧只能放在通俗文学的层面里来讨论而很难进入大学中文系的课堂。武侠小说难道真的还未得到文学史的正名就将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在南京大学2000级新闻班,诞生过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武侠的社团——“金庸爱好者协会”。在2001年4月,他们正值大一下学期,黄嘉丽、李静睿等几个年轻后生举行协会的第一次招新,引起了一时轰动,300人纳入麾下。之后“金协”在西祠上开辟“欢乐英雄”讨论版,一时聚集了很高的人气。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金协”坚持每个月开展两次活动,师生座谈、版聊、征文比赛、午间音乐会、有奖游戏、放映电视剧和电影,“金协”逐渐形成了自己在众多校园社团中的特殊势力,也带动了2000级新闻和其他系科的武侠扫盲。“金协”曾做过一次有关最喜欢的武侠人物的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20份问卷中,表示没有看过武侠小说的只有三四个。

  接下来的两年,“金庸爱好者协会”经过两度易主之后却进入了活动休眠和会员流失的低谷。现任会长、2002级广告专业的胡振宇说:“现在‘金协’面临着经费不足、人员不齐的困难。 几十个会员当中仅看过几本武侠小说的就占了一小半,读武侠的热情退潮。现在浦口校区已经很难再形成读武侠的风气,男生读的少,女生更不爱看,武侠已经难以成为话题。”

  就像60年代、70年代人总觉得80年代之后生人离武侠文化越来越远一样,现在校园的年轻一代也常常不能理解前80年代人对武侠世界的刻骨铭心的成长记忆。他们本能地拒绝对武侠情结的刻意挽留和沉迷。虽然现在大学校园中的人大多已经在中学时代就完成并告别了武侠阅读高峰期,虽然仍然有一部分人在大学时代继续在武侠世界中浮游,还有一部分刚刚开始了自己的武侠扫盲,但这种浮游和扫盲越到低年级,就越呈现出娱乐消遣的游戏性质。

  “我们这一届的12个男生中,只有三四个对武侠特别感兴趣,看的人大多抱着消遣的态度去享受武侠。我更愿从文学的角度去看武侠,因为武侠小说也有很多的文学因素,相对于精英文学来说武侠小说更能影响人的性格。狄更斯的《双城记》改编一下就是武侠小说,武侠也能影射社会,只不过增加了观赏性。卧谈时也会涉及武侠的话题,谈起来就会非常热闹,但是这不是我们生活的重心。”2000级新闻系的崔黄亮说。这个很有些文学气质的男孩子,和同班的几个女生,创办了在南京高校中很有知名度的重唱诗社。

  谁将取而代之:魔幻、网络还是游戏?

  出生于80年代早期的人大多都看过这一时期港产的《射雕》、《天龙八部》、《鹿鼎记》等武侠经典连续剧。尽管后来有过90年代港台大量翻拍武侠旧作,尽管现在央视一部接一部地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武侠经典,这些最先出产的武侠剧还是影响了大多数人对武侠电视的思维,他们对后来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漠和苛刻。

  但是,舶来的魔幻文学和科幻小说对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的影响力不能低估,这股奇幻之风不知要在中国呼啸几个年头,但至少现在已经取代了武侠风靡中国时的地位。此外,电脑游戏的出现在提供给年轻一代亲身扮演武侠人物的机会的同时,也颠覆了原有的武侠语境和接受方式,武侠文化可能会伴随着游戏的兴起而终结并在另一种文化语言中开始它的新生。

  “央视版的武侠剧画面非常漂亮,又有历史感,所以古人就应该像张纪中拍的那样。但是武侠剧不是历史剧,不应该把历史的凝重带到武侠剧中去。武侠世界是一个自成社会,是超脱于现实社会之外的小社会,人物应该是飘逸的。从这个角度说,张纪中不懂武侠。看过港台的经典武侠剧,会对其中的人物印象深刻;而内地拍摄的武侠剧是整部电视剧包装得好,却不会记得某个人物特别好。”港台、内地的经典作品改编的武侠剧几乎一部都没落下的郑佳雯说。

  “我们这代人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大。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女生可能会记住古天乐演过杨过,孙兴演过杨逍,但是不会去读原著。”2000级新闻系的黄嘉丽说。“我还是更喜欢动感的画面,即使是读书也更爱看《魔戒》等奇幻小说。我是个爱好新奇和幻想的人,中国的武侠小说满足不了我的想象力。”另一位女生说。

  不少人“除了80年代港产的那批武侠经典剧目,其他改编的电视剧几乎不看。至于原因?可能是过了读武侠的年龄,加上电脑的普及。”

  香港对武侠小说的演绎起步较早,但近年来翻拍的旧作也确实乏善可陈,充斥着娱乐文化下的浮燥气息,电视能否取代武侠小说成为新武侠文化的传播工具让人质疑。

  “香港很早就意识到了演员在武侠剧中的作用,他们有发达的电视工厂。由于受闽剧、粤剧的影响,加上有话剧和舞台剧的传统,演员进入剧场就抛掉了自己,所以观众常常会觉得黄日华就是郭靖,而翁美玲就是黄蓉。但是小说中天马行空的想象确实很难在苍白的电视剧中重现。”

  此外,虽然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曾经或正热衷于打扮演武侠人物的RPG(角色扮演)游戏,读武侠小说和玩游戏终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如果要获得对古典文化的领悟还是得回到书本中去。当然,电脑游戏本身就占去了很多原先属于通俗读物的时间。与此同时,黄易等人的新武侠、泊来和香港的奇幻小说,以及充斥网络的新兴武侠作品,也往往跨越故有的武侠经典成为当下大学生的首选读物。武侠小说,不知能否依托网络找到新的未来?

  然而,“都市游侠”在他的文章中继续写道:“大家看看现在网上写作的诸位,究竟还有几个人在写武侠?只要能动笔胡乱掰几个字的写手都一齐奔向魔法与玄幻了。大家起的书名中没有魔字好像就如跟不上潮流一般,难道真的如著名的奇幻作家读书之人所说的,武侠已经过时了?” ■

  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武侠小说是一代人成长的营养液。这一代人是90年代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是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执着地寻找过游侠儿的唐·吉诃德,是尚未成型便已转型的嬉皮士,是如今大多数事业无成却又不肯将江湖道义彻底抛却的小知识分子

  文/朱靖江

  1995年我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在某教学楼的楼道里见到著名的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先生站在教室门口,向一个面色虔诚的女学生和颜悦色地进行着名词解释:“天-龙-八-部。天就是天空的天,龙就是恐龙的龙,八就是……”。那天是严教授开讲他的新课程“金庸武侠小说研究”的第一天,兴奋的“金迷”和愤怒的道学先生们正在为“武侠小说进北大”究竟是光荣还是耻辱打得不可开交。也就是在那一天,我忽然觉得我们与武侠小说形影相吊的美好时代终于完结了。我们——被20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和江湖义气双料熏陶过的一代人,到了该和往事干杯的时候。

  在叛逆的狂欢中饕餮

  一代人有一代人成长的营养液,虽然在旁人看来,这营养液可能毫无价值甚至有害身心,但它却是潜移默化地塑造出一种群体性格的精神定影水。作为整个发育期和青春期都浸泡在经济转轨、文化骚动、政治变革的80年代的我们这代人来说,那个时代嘹亮在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启蒙”运动似乎还太过高远,尼采与弗洛伊德们只在蛊惑我们的父兄一辈;诗人空前绝后地备受追捧,北岛、顾城是无数朦胧少女们渴慕的名字;顽强顶住了“靡靡”与“黄色”乱棒夹击的流行歌曲刚刚站稳了阵脚,邓丽君轻盈谢幕,愤怒的罗大佑正当其时,而崔健挽着裤脚走上前台,即将开始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真是一个叛逆狂欢的时代,现在回想起来还透着难得的天真与壮烈。武侠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大潮下涌进我们书包里的“泥沙”和“浊流”,它那“邪派高手”的气息从一开始就令警觉的教导主任们视为异端,在查抄收缴的斗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地默默流传着。

  以地下读物辗转流通的武侠小说自然有一种偷食禁果般的阅读快感,特别是将它们包上课本的书皮,在语文课或政治课上公然翻阅的时候,更可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金庸小说自是必读的书目(那时还不知道金大侠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书名联句,因此也看了不少“全庸”等人的伪作),古龙小说因为篇幅较短,各册内容独立成篇,所以更宜在课堂上速读轮换。梁羽生的作品好像不太热门,但毕竟是名家大作,至于陈青云、独孤红、卧龙生等不成体系的散客闲篇,无书可读时照样抢手得紧。没有人知道这些书的真正主人是谁,它们总是神秘地出现在某个班级的教室里,在表情严肃的男生之间手手相传地周转上一段时期,又陆续消失不见。极少能有人幸运地按顺序看完这些篇幅浩瀚的煌煌巨著,通常是拿到哪本就赶紧回家速读,藏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通宵奋战,第二天再回来换另一本 在那个时代里,不知有多少痴心少年因为夜读武侠熬成了近视眼——至于某位大侠昨天已经惨死今天又重返人间之类的情节错乱,还是留待全书统统看完之后再慢慢整理消化吧。

  笔者就曾经分两年时间,先“神龙教”、后“天地会”,末了才是“小桂子和海公公”地看过一部《鹿鼎记》。虽然故事、人物前后不搭,悬念、包袱完全失效,可照样看得眉飞色舞,乐不可支。很奇怪,就是这么东一本、西一册地胡翻乱看了几年,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的代表作品竟几乎一部不落地纳入了我的武侠知识体系。及至后来有钱买了一套已成经典的三联版金庸全集,摆在书柜里若干个年头,却再也没有拿出来系统研读、拾遗补漏的兴致了。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歌曲影响了我们情感表达的方式,王朔的“痞子文学”启发了我们玩世不恭的话语风格,琼瑶阿姨让80年代情窦初开的小女生们掌握了恋爱的诀窍,那么武侠小说对这一代人的影响似乎更为复杂和深远。从最粗浅的层面说起,武侠小说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弘扬光大可谓功不可没。“令狐”、“独孤”、“轩辕”、“慕容”这些偏门的复姓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才层出不穷,似乎不姓得这么生僻,便练不成绝世的武功。我们曾多么希望有一个气势非凡的复姓啊!哪怕“南宫”或者“司马”也未尝不可。后来见到著名的“反气功大师”司马南到处意气风发地“降妖伏魔”,心里还不免慨叹“这名字听着就像那么回事儿。”

  流淌在血脉中的舍生取义

  在那个年代里,对于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少年人来说,武侠小说的魅力不单是因为它营造了一片刀光剑影、虎踞龙盘的江湖世界,出没着众多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迥然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这一点曾最为师道尊严们所诟病,认为它败坏了学童的品性,罪莫大焉,但今天看来,却正是我们这一代人颇可自豪的精神财产。

  在武侠的世界里,有几个基本的立场是一定要坚守的:江湖道义、朋友情义、个人信义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义”字。而“仁义礼智信”这左右了传统中国人数千年的人生信条却恰恰在“文化大革命”的扫灭下荡然无存,即便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入学开蒙的我们,被灌输的道德模式依然还是“破四旧、立四新”,“你办事,我放心”之类的革命教条,天理与人欲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武侠小说如一条地下的通路,将吾人仰慕的英雄壮士标举为气势如虹的道德偶像 大侠郭靖的名人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固然不在话下,禀性孤傲的杨过可以为师生恋冲破“礼教大防”,直叫人唏嘘不已(我的一位学兄大约也是在《神雕侠侣》的鼓舞下,将年长他七岁的中学班主任娶作妻子,这一回则是轮到我们瞠目结舌了);被指为“契丹狗种”的乔峰在聚贤庄里与他昔日的兄弟旧友们饮酒绝交,豪情磊落可堪激赏(《天龙八部》),而平素沉稳肉头的张无忌在“明教”弟子行将被名门正派屠戮之际,不惜自毁名誉,挺身为众生请命的气概也令人血脉贲张(《倚天屠龙记》)。即便是《鹿鼎记》里油滑狡诈的韦小宝,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懂得不做卖友求荣的丑事。对于其后经历过不少风波的我们来说,这一念之间的操守坚持更显得尤其重要。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文化自古有之的侠义精神似乎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而被斥为“洪水猛兽”的武侠小说倒坚定地贯彻着舍生取义的道德准则。任侠的因子在血脉里暗地流淌,原以为不可冒犯的权威教条、黑白标准都可能苍白丑陋,一触即溃。正所谓“礼教岂为吾辈所设焉”,这大约是无数年轻的读者被武侠小说打动的原因所在。

  远行天下的心灵冲动

  读武侠的另一重境界是放浪心神于书中的江南漠北,不再困囿于斗室书桌的疆界。我们的少年时光大都家境清贫,极少有钱可供外出游走,因此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便幻化成心驰神往的魂游之地。无论是《书剑恩仇录》里的青青草原,还是《七剑下天山》中的莽莽雪山,抑或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小镇、华山之巅,都仿佛随着萍踪侠影,历历如在眼前。

  作为一种对“游侠”气质的思慕,浪迹天涯的梦想始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里无法挥去。背起行囊、远行天下是这代人心灵长成之后的第一个冲动:没有目的地,没有行程与路线,没有结伴的“驴友”和Lonely Planet一类的行路指南,我们在无比荒凉而壮美的祖国疆土上恣意漫游,试图寻找独孤求败的剑冢或小龙女住过的“活死人墓”;我们操着断了弦的吉他与交河古城的守城人高歌痛饮,把新疆视作汉秦的西域,我们百无聊赖地坐在藏区的小镇上,等待随便一辆什么车将我们拉到随便什么地方。在中国,古典意义上的旅行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里迅速地死去了,我们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端。

  这一代人是90年代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是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执着地寻找过游侠儿的唐·吉诃德,是尚未成型便已转型的嬉皮士,是如今大多数事业无成却又不肯将江湖道义彻底抛却的小知识分子。武侠小说曾经占据过他们内心最悸动的时刻 在暗夜昏灯下打开折角的书页,读一行“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千万人吾往矣”(见《天龙八部》第二册目录,调寄“苏幕遮”)。他们都曾饮过烈酒,醉过沙丘,幻意里在江湖上逍遥驰骋,快意恩仇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他们也都在清晨的旭日里望着满目的高楼大厦,知晓时代的列车正高速驶向经济打造的黄金站台,再不赶上,就可能断送通往未来的旅程。但就在西服革履地走出家门的瞬间,一阵激昂的古琴声忽然自耳边响起 “笑傲江湖曲!”你微微一笑,心想:“隔壁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小两口终于把这首曲子练成了。” ■

  影响过几代人的新武侠小说

  文/独孤靖

  20世纪中叶以来,以港台为创作基地的新武侠小说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大多数作者和作品都如昙花一现,没能留下任何的影响。以下列出的十部作品,则是武林中功力臻于上乘的佳作,曾经或仍然对其读者们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金庸十四部作品大都有可观,但限于篇幅,只谈及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六部,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的小说也篇幅浩繁,例举一二代表作,读者如有兴趣可以找他们的全集慢慢研读。如今已是娱乐多元的时代,诸多武侠小说都已经搬上银屏或者改造成电脑游戏供人“角色搬演”。但那些纸张泛黄的小说却承载了几代人成长的痕迹。

  《射雕英雄传》:金庸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都堪称新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它最早从香港流传入内地,星火燎原般地掀起一场武侠小说的普及热潮。郭靖和黄蓉是武侠小说人物当中知名度最高的明星,不久前刚刚被大陆电视界以一种在智力上有争议的方式重新塑造过一次。

  《神雕侠侣》:金庸作品。《神雕侠侣》是《射雕英雄传》的姊妹篇,讲述了郭靖子侄一辈的传奇故事。有“神雕侠”之称的杨过与他的永恒恋人小龙女历经千难万险,有情人终成眷属。杨过的叛逆与痴情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堪称一绝。郭靖在本书中已经成为万人敬仰的大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就是本书中的名句。

  《倚天屠龙记》:金庸作品。“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时代背景从宋末转至元朝末年。纠缠在正派与邪教、官兵与义军之间的武当子弟张无忌以大仁大义令天下英雄翕然归心。如果不是手下人朱元璋玩弄阴谋诡计,有可能自“魔教”脱胎而来的“明朝”竟会是张家的天下。《倚天屠龙记》在分量上似乎不足以和前两部相抗衡,但作为三部曲整体而言,似乎还没有别的武侠作品可以和它们并驾齐驱。

  《笑傲江湖》:金庸作品。同样是身为正派弟子的令狐冲在所谓的“正、邪”之间找寻皈依的故事。被权力与欲望烧灼的武林高手们在大义凛然的面具底下包藏着贪婪的野心。令狐冲曾经是众多少年的人生偶像:豁达叛逆,智勇双全,通吃黑白两道,广受少女垂青。可惜去年的大陆版电视连续剧被观众们讥讽为《笑熬糨糊》,连累了令狐兄弟的个人声誉。

  《天龙八部》:金庸作品。佛家的智慧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时时闪现,大开大阖的豪侠之风也充溢在本书篇幅浩瀚的故事当中。萧峰、段誉、虚竹三个结拜兄弟因性情与机缘的不同而各自与前定的命运奋力地拼争着,而勘颇世情才是解脱的开始。金庸作品以儒侠始,以佛侠终,不过读不懂佛经的年轻人照样可以眼花缭乱地看一幅大千世界的众生相。

  《鹿鼎记》:金庸作品。本书是金大侠的收山之作,行文已经不再拘泥于武功的高下。韦小宝只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当中的一个,好赌贪色却仗义慷慨,奸猾无赖却不亏大节。武侠小说到这种境界已经宛如一部历史的大寓言,强要争辩韦爵爷“撒尿退罗刹”是否荒唐悖谬的道学先生们完全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幽默感。

  《绝代双骄》:古龙作品。古龙作品通常以构思精巧的短篇小说见长,如《陆小凤》、《七种武器》等都是短篇系列的佳作。但《绝代双娇》则是一部以人物性格取胜的长篇小说,江小鱼的机智与花无缺的冷漠使这对孪生兄弟的宿命悲剧愈发牵动人心,而“十大恶人”性格上的丰富多彩更为。本书在古龙众多武侠作品中算是影响较大的一部,及至当代,以此为题材的电脑游戏不但流传颇广,而且续作不断。

  《楚留香》:古龙作品。“盗帅楚留香”也是武侠人物里名头响亮的角色,古龙将出神入化的武艺和万人迷的性格全盘交付给这个偷富济贫的“侠盗”,使他如中国的佐罗一样风流潇洒,侠骨柔情。古龙小说语言风格峭拔机智,情节敷衍大多匪夷所思,因此颇能勾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只是剑走偏锋,内功不厚,没能如金庸一般蔚然成一大家。

  《萍踪侠影》:梁羽生作品。梁羽生曾与金庸并称一时之瑜亮,但持久的影响力显然不如后者。金庸如今已是“金学”的渊薮,而梁羽生却成了明日黄花。《萍踪侠影》是梁式武侠小说的压卷之作,文风秀丽,情节曲折,讲述了一代侠客张丹风纠结于家仇国恨、亲情爱侣的两难选择。80年代初入中原的时候也曾令风华少年们手不释卷,后来却慢慢难觅于书肆。不过据说本书也将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没有众多武侠原教旨主义捍卫者的挑剔,也许这部作品的电视版会更放松一些。

  《四大名捕》系列:温瑞安作品。温瑞安算是新武侠小说作者中的后辈,《四大名捕》以捕快为主角,延续了旧派武侠、公案小说里的传统,无情、冷血、铁手、追命这四位名捕走南闯北,擒贼抓逃,有时虽不免遭人陷害,但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四大名捕》系列在品相上较金、梁、古颇有差距,但行文风格却比前辈们更为西化,对白更接近口语风格,因此很受90年代后的年轻读者欢迎。 ■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